第18章
留下神情复杂的悟清明,愣在原地。
……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这两日晴光正好,天气回暖些许,渐有冰消雪融之势。
念完早经,悟清明打算教青瓦轻功。
他行至屋檐下,正欲推门,便听得其间一派其乐融融的声音:
“丹心姐姐,小老虎最后一步要怎么剪?”这是青瓦的声音。
随即是丹心温柔耐心地教导声:“这样剪,诶对了……”
“丹心姐姐,我也剪好了!”青砖的语气带了一丝开怀。
“真好,剪好我们就用米糊糊粘到窗户上去。”丹心笑道。
悟清明反手敲了敲门。
不一会,门就开了。
只见丹心手中的托盘里 ,摆着一叠红纸和一碟米糊糊,差点与门外的青衣身影撞了个满怀,她抬眸看见是他,笑道:“道长也来和我们贴窗花吗?”
悟清明略向后退了半步,拉开两人的距离,才看清她拿着的是剪成各种花样的剪纸,他点头应好。
她分了一半窗花和那碟米糊糊塞到他手里,规划了一下:“你把后院这些屋子贴上,我去贴厨房和前殿。”说完就风风火火的去执行。
青砖青瓦也拿着红红火火的窗花,从屋内出来,献宝似的来给他看。
“师父,看我剪的好不好。”
青砖剪了张大大的“福”字,远看字型成圆,近看工艺精细,却是难度不小,他笑呵呵地展开呈给悟清明看。
“师父,这是我剪的小老虎。”
青瓦剪了只老虎,镂空的地方恰好成了斑纹,端的是虎虎生威,活灵活现。
“剪得不错,都很好看。”悟清明一一接过他们的作品,含笑称赞,“丹心教你们的?”
“是的,丹心姐姐心灵手巧,会剪的花样可多了。”
“嗯嗯!今天我学会了剪老虎,明天再学其他的,一天学一个。”
“师弟,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不能再贴窗花了。”青砖纠正道。
“是哦,那我明年过年的时候,再向丹心姐姐学剪小兔子窗花。”
丹心已经贴完了厨房,出来后路过这里去前殿时,见他们三人还杵在原地,忍不住打趣笑道:“怎么还拿在手里,是舍不得贴吗?”
“剪的精致,一时看忘了时间。”悟清明扬了扬手中的窗花,轻笑着回答,见她红裙翻飞已去前院,也动手贴了起来。
这一贴完,满院的喜庆之色,映照银装素裹,春节的暖暖氛围溢满这座破旧的道观,多了几分尘世的热闹意味。
这让他觉得门上还少了帖春联。
于是回到自己屋中,取出红纸,裁剪好后,提笔轻描,一气呵成写了几幅对联,待字晾迹干后,拿了出来贴于各屋门外。
上午就这样过去。
日中,丹心端了菜从厨房出来,见门框上对联字迹挥洒自如,藏锋处曲直分明,牵丝劲挺,不燥不戾,一时看呆了。
在云屯剑城,她和其他姐妹们一同陪少主读过些书,会识字写字,也随教书先生学过点书法,但她总觉得自己的字写得不好。
如今见悟清明写得一手好字,羡慕万分,遂起了想与他习书法的心。
午饭后,她主动去找他,诚心问道:“不知道长书法师承何派,是否介意教与我?”
毕竟有些书画大家,对墨宝异常珍稀,亦不愿随意让人轻易学了去。故此,她先问他师承,若他的书法老师不愿随意教人,上第一堂课时便会与他言说。
悟清明知晓她的思虑,坦然道:“少时在家跟先生学过几年,你若要学,我这里还有些旧日墨迹,给你照着临帖便好。”
说完,他就在书柜上找了起来。
丹心负手候在一旁,看见墙上挂着一幅《九九消寒梅花图》工笔画,墨色梅花瓣轮廓内已填了大半的清浅,形似逼真,栩栩如生。
“道长还会作画?这梅花画的真像。”她不由走前去观看,伸手触上画中绿萼梅花,“道长想必很喜欢梅花,院中栽种了腊梅,屋中挂着绿萼梅图,连观中所用熏香都是冷梅香。”
“被你发现了,”还在翻书柜的悟清明回头笑了笑:“梅花骨清,令人忘俗。”
过了一会,他翻出几卷近日誊抄的道经,走前去递给她,略为惭愧地一笑:“写的多是道经,你兴许会觉得枯燥乏味。”
丹心转身接过,嫣然笑言:“道经清净,修身养性最好不过。”她对他抱拳一礼,“丹心谢过道长。”
说完,她就捧着他的手书欢欢喜喜的离开。
丹心好学之心使然,让她一下午都待在自己屋内,沉浸在练字之中。
她照着悟清明的字迹,起笔勾画,总觉得自己写的呆板僵直,不够流畅。
于是反反复复将同一个字写满了一整张纸,待一个字写满意了,才又继续练下一个字……
不知不觉,她写了厚厚一叠摆在桌角,末了,才终于在一空白纸上,写满意了三个字。
丹心唇角上扬,含笑搁下笔,揉了揉因低头太久,而僵硬的肩颈,抬头只见屋外天色已暗。
她暗斥自己过于入神,忘了时间,都要耽搁做晚饭了,刚欲起身准备去厨房。
适时,门外响起青砖的声音:“丹心姐姐,快来吃年夜饭,我师父做好饭了。”
“来了。”她应声站起,抬脚往屋外走去,内疚道:“青砖啊,你怎么不早点来叫我去烧晚饭?”
“师父说你是客,哪有老是麻烦你干活的道理。”青砖解释道,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而且,我师父做饭也挺好吃的!”
他以为丹心总是抢着去厨房,是因为怕师父做饭不好吃,于是当场向她为师父的厨艺正名。
丹心轻笑,合上屋门,随青砖去了厅堂。
关上房门的刹那,带起一阵风,吹动了桌案上丹心写的那张纸。
纸上三个字体清隽温润,饱含深意,赫然是一个名字。
第十五章 上元
过了春节, 时间仿佛快了起来,随着冰消雪融,被大雪掩盖的山路逐渐露出原貌。
正月初五迎财神, 青灯观迎来了今年第一批香客。
前来上香的镇民们,骤然见到观中多了个端丽无双的姑娘,一时交头接耳, 议论纷纷:说清明道人不守清规。
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流言四起满镇飘。
等丹心知道的时候, 悟清明屋内的《九九消寒梅花图》, 早已填完了最后一瓣花。
昭示着寒意尽去,春风始至。
山前山后的柳木抽了枝条嫩芽,路旁的野草浅浅冒出了一寸头, 后山梯田开满了油菜花。
她被流言所困, 觉得自己累及悟清明的声名,于是去找他辞行。
他听罢,不以为意,开口道:“孟子曰‘仰不愧于天, 俯不愧于人’,你我本清白, 何须被莫须有的事影响。”
丹心闻言, 遂觉有道理, 她心中无愧, 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便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数日后, 十五上元节, 上元天官紫薇大帝诞日。
这天, 镇民们早早来青灯观拜过天官, 就下山去往镇内的集市上赶集。
到了日中,再没什么人来。
悟清明得闲,便在后院教青瓦练太极拳。
他给青瓦打了一套,以做示范。
院中有棵桃树【1】,此时开满灼灼桃花,一片烂漫粉色,花瓣随风飘洒,落于悟清明等人的身上。
青砖坐在桃树下看书,丹心煮了四碗汤圆端上来,倚在廊上的栏杆处,眯着眼边吃边晒太阳。
听见拳脚挥舞的声音,两人皆抬眸看去。
只见花雨中,悟清明抬手之间,衣袂浮动暗藏气势;起腿之际,横扫虚空脚下生风。
配上他一脸冷肃的神情,完全与他平日温儒慈悲的样子,截然不同。
青砖青瓦第一次见到这个样子的师父,武力全开后,他眉宇之内陡生桀骜,浑身气魄逼人。
丹心看得明明白白,他竟是将武学融入道家的太极之中,自创了一套新拳法。
一招一式,隐有疏狂凛然,兼并温敛仁慈,可谓是刚柔并济。
这等武学奇才,放在江湖上足以开宗立派了。
众人皆面露惊艳,青瓦更是看得直鼓掌,高呼:“师父你好棒呀!”
最后一招练完,悟清明收掌,沉气运纳,整个人又恢复了温和的气韵。
“你可看明白了?”悟清明问青瓦。
青瓦茫然地“啊”了一声,显然方才光沉浸在师父的英姿之中,而忘记看招式了。
他弱弱地说:“师父,你还能再教一遍吗?”
悟清明扶额叹气:“原来教人比自己练还难。”
于是他只得又演示了一遍。
然而青瓦还是没学会,倒是一旁观看的丹心学了个透。
她本就有不错的功夫底子,再加上她亦有些天赋,只看了两遍就学到了精髓。
放下碗,自己在一旁默默练习了一下,就与悟清明切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