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按照鲜笋十倍的价格来算,一斤就能卖10-15文,等春笋过了还有夏笋冬笋,甚至还有酸萝卜酸豇豆这些都可以如法炮制,根本没有季节限制。
只是这腌制一坛都需要最少三天,等赚到钱这还债的时间早就过了。
陈淮安垂着头,看着一盆子笋子叹气,陶十七看他盯着笋子发呆,以为他是嘴馋:“等明天赶集,我给你买两斤猪肉,给你做竹笋炒肉吃。”
陈淮安哭笑不得,把刚刚的想法告诉他,但是他一说完却发现陶十七楞了一下,随即眼神躲闪起来。
陈淮安疑惑:“怎么了这是?”
“其实......来得及。”只听对面那人小声说道。
陈淮安也没明白来得及什么,就又听他说道:“你发烧烧了三天,今天是我背你回来的是第四天。”
什么玩意儿?!他睡了三天!
“那赌坊的人?”陈淮安有些着急。
“他们昨天来了,你那时候没醒,我给打发走了。”
陶十七想了一下,这事他早晚会知道,也不打算瞒着他,索性全盘托出:“我把我这房子抵给他们,做了你的担保人,让他们再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若是还不上,这房子的房契就给他们。”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陈淮安。
陈淮安接过一看,这是原主在赌坊签下的借条,落款是:陈怀安,这字迹跟梦里那小孩儿一模一样,所以他梦见的是原主?
不过他这才知道这正主名字里面的‘怀’和他的‘淮’不一样,这借条应该是陶十七跟他们重新签下一份,他这张就失去了效用。
看着原主的欠条,他第一次感觉到两眼发黑。
“你!”一个字出口他却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这个哥儿太莽撞,为了他这个不熟的人,冒这么大风险。
他这是青瓦房,刚刚新翻修,怎么也值个七八两,这赌坊巴不得做这桩生意,稳赚不赔的买卖。
“你别生气。”看着陈淮安面红耳赤的模样,陶十七解释道:“我是有打算的,这开了春,山里的野鸡野兔多起来,我这段时间多去转转,这钱定能赚回来,听说山里深处出过獐子,这运气好,逮住两只这钱也足够还债的。”
听到他说他还要去深山里抓獐子,他脸更黑了:“不行!这深处你绝对不能去,前年村里的老猎户就在里面没的!”
他想到这人也是为了帮他才惹上这事,他语气缓和一点:“我不是生你的气,我是在生自己的气,都怪我,不然也不会给你带来这么大麻烦。”
陶十七释然一笑:“不怪你,是我让你做我夫婿的,字据也是我自己写的,咱们是一家人,合该共进退。”
陈淮安心头一暖,真是拿他没办法。
他冷静下来,既然现在不缺时间,那明天先去看看市场情况,买些材料回来,他不能让陶十七一个人付出,他也要有所作为才行。
作者有话说:
----------------------
第11章 晴天霹雳
第二日,两人起了个大早。
这房子就两间卧室,陶初一睡在隔壁,他们两个只能一起睡这张屋子。
陈淮安这才知道,他昏睡的这几日,这哥儿就在他旁边支了张简陋的木榻照顾他。
他一想到他这几日睡的床和被子都是占了哥儿的,他就惭愧。
而且这传出去对哥儿名声也不好,他本想跟陶十七换过来,但这哥儿死活不让,说什么:“咱们都睡一个屋了,别人还管我们睡不睡一张榻?”
还说他以前走南闯北,幕天席地也是常事,等陈淮安病养好再换,他皮糙肉厚的不碍事。
陈淮安拗不过他,遂不再纠结。
陈淮安依旧没习惯起这么早,他睡眼惺忪的系上腰带,拢上领口,这早春的清晨寒露湿重,门一开冷风洗面,他瞬间清醒。
陶十七被他迷瞪的模样逗笑,他打开衣柜翻找起来,他在柜底拿出一件黑色的衣物,抖开一甩,是一件斗篷。
他上前给人披上:“还以为你不怕冷,原来只是抗冻?”
陶十七矮他半个头,两人离得近,他此时只能看见眼前人白皙的额头,这人说话的热气喷在他脖颈上,像羽毛挠在上面,又麻又痒,他一动不敢动。
这也太近了。
等人系好绳子退开,他才吐出憋着的一口气:“谬赞,我这是效仿松柏之姿,磨炼心智。”知道陶十七是在调侃他,他也不恼,而是顺着他说。
陶十七眉眼含笑:“胡言乱语。”
不等他们再说,门外有人催进度来了:“哥,你们好了没?快点!”
陶十七拉行李回来时在镇上租了一辆驴车,今日刚好赶去还。
平时村里有专门的牛车去集市,来回一次两文钱,他们只用给回来的那趟,可以省下一文。
陶初一昨天一听他们要去赶集,死活也要跟着去,她自从回到老家还没出过门,她喜欢热闹,所以早早起来梳好头,坐上驴车,左盼右盼也不见她哥出来,这才忍不住催促起来。
等到陈淮安两人收拾妥当上车时,天已清明。
陶十七坐在前头赶车,陈淮安只能坐在后面,他刚坐下看见角落里绑着两只兔子和一只山鸡,皮毛油光水滑,一看就是过了一个肥冬养的。
“这是你抓的?好肥。”
“我在山里设了陷阱,每天早晨去转一圈,也是运气好,今早让我抓住两只。”
这山鸡是前几日猎的,也是两只,盖房那日吃了一只,剩下一只养在后院,就等着卖。
陈淮安却知道,除了运气好,离不开陶十七的本事,眼下这天气还不算暖和,一个月能捕到两只都算运气好的,他这才几日,就抓到两只野兔、两只山鸡。
进到市集口,陶十七去还驴车,陈淮安和陶初一站在一旁等。
他们站的这处是太平镇的草市,街道两侧搭着简单的竹棚和油布伞、棚下都是铺着草席或者直接摆上农产品的农户,密密麻麻的占满每一寸空地。
再往后走是有固定摊位的摊贩:卖肉的、卖早点的、还有馄饨面食等许多,挑担的货郎游走在街头吆喝,好不热闹。
陈淮安第一次感受到古代集市的热闹气息,正新奇,他的衣摆被扯动,低头看去,小姑娘正盯着前面摊子上热气腾腾的包子咽口水。
陈淮安忍俊不禁:“想吃包子?”
小姑娘抬起头不好意思的看着他:“昂~”
他们走的早,没来的及吃早饭,也怪不得小丫头馋。
他掏出钱袋,走到包子铺。
老板一见有客人也十分热情,看他们面生,没等问价就直接问道:“郎君要包子还是馒头?馒头一文钱两个,素包子一文钱一个,荤的3文一个。”
肉包子居然要三文钱!陈淮安着实是被这价格惊到,但他还是买了两个,素包子买了一个。
陈淮安咬了一口包子,馅料用的不多,但足够香,面皮也软糯,好久没吃过像样的东西,他第一次觉得包子也好吃。
等到陶十七回来时,看见一大一小各捧着一个包子吃的嘴巴鼓鼓。
“喏,给你。”陈淮安把一个肉包子递给陶十七:“给你买的,垫垫肚子。”
陶十七心上一暖,打开油纸包一看,他这明显就是一个肉的,再看陈淮安手里啃了一半的包子,一点荤腥没有。
他微微凝眉,把自己的这份塞到他手里,拿过他的半个就吃起来。
陈淮安被他的动作吓一跳,来不及阻止,对面已经两口塞完。
还不等陈淮安说话,哥儿拉起他就往前头走:“先去卖东西。”
陈淮安知道他在转移视线,无奈摇头,这市集卖货赶早不赶晚,去晚了说不得卖不上好价。
他们去的不算早,菜摊只剩末尾几个位置,但好在右边靠近禽畜市场,大多数都是家禽,他这野味往这儿一放更有竞争力。
笋子大概二十几捆也不多,篮筐装着也省得拿出来,鸡和兔放在右边,果不其然,刚站定就有人前来问价。
陶十七抓的这两只兔子很健壮,一只兔子卖价120文,一个中年汉子上来把两只全买了也没讲价,陈淮安看他大方送了他两把竹笋。
汉子乐呵呵的说以后还来照顾他们生意,不多时山鸡也卖了出去。
这边春笋卖得却没有那么顺利,虽然现在这茬儿脆嫩,但农户大都会自己挖,这镇上来买的也就尝个鲜,有的妇人挑挑拣拣半天也才买走一把。
接近晌午,人流渐渐减少,陶十七他们的竹笋还剩几捆,也不打算再卖,不如拿回去自己炒着吃,他们还得去买东西。
趁着陶十七收拾东西的空档,陈淮安在一旁粗略估算:两只兔子一共240文,山鸡50文,竹笋卖了105文,一上午到手一共305文,再除去摊位费5文,刚好整300文。
不算挖笋、打猎的人工成本,这忙碌一上午,也就够抽十次基础池,果然不管古代还是现代,这钱都难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