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也不用刻意去摘,从路边经过的时候捋上一把就行,就是吃完之后满手满嘴的紫药水颜色。
  至于山里头的水果就更多了,红艳艳,颗粒状,像窝头一般形状的叫托盘儿,吃起来酸酸甜甜,一点涩味都没有,口味一等一,是小孩子们最喜欢水果,生长在阴坡,湿润的地方,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法存放,摘下来之后,很快就腐坏了。还有桑葚,分成紫桑葚和白桑葚两种,白桑葚更甜一些。越往深山里的地方,桑葚就长得越肥壮,甜美。还有蜜糖罐、山葡萄等等,能十多种。
  山葡萄酸多甜少,吃几颗就容易倒牙,可以拿来酿酒。张家沟的几户人家,有这门酿酒手艺,不过早些年间,听说喝死过人,愿意酿酒的也就少了。
  这个时节里,山上很多植物的根茎也可以拿来当零食吃。比如一种叫野芦笋的植物,春夏的时候,是一根直苗苗的棍子,等到秋天,就会长成树形,之后结出红灿灿的小果子,那果子是不能吃的,但它还是棍子的时候,生吃起来嫩嫩的,泛着特殊的甜味,但很多孩子不喜欢这种甜味,更喜欢烧着吃,往烧完火的炕洞里一埋,吃起来有种特殊的香味,也更甜了。
  还有一种俗称叫红花根的植物,其实就是百合的一种,根儿刨出来后,生吃也行,上锅蒸也可以,黏糊糊的,很面,是治疗咳嗽、哮喘之类的良药。
  开出的花只有一朵,大红色的花瓣外翻,展露出亮黄色的花蕊。花也能吃,微甜,有一点点的苦,也是黏的。
  颜红旗每天都能收到不少果子,不少妇女、半大孩子经过大队部时,都会探头往里看,要是看见罗满霞了,就招手让她出来,递过一包用树叶子包着的果子,往办公室的方向点一点,说道:“你们一起吃。”
  颜红旗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
  她已经彻底掌握了杨木大队,这四百多名社员都是她手底下的兵,她深得民心,备受尊重,政令畅通。手底下有人给干活,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
  要说美中不足,还是吃喝,自己的小日子倒是还算不错,自己有供应,有钱,能经常吃到细粮、鸡蛋,偶尔还能吃到猪肉、兔肉,但杨木大队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粗粮还是粗粮,吃顿小米饭都算是改善生活了。
  这是地理原因造成的,本地不产大米白面,颜红旗暂时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多吃几个鸡蛋,多吃一顿肉,总是可以的吧。
  归期,还是得发展经济,要是家里头宽裕了,鸡蛋和猪肉就就可以留着自家吃,而不是卖给收购站了。
  这不是三月两月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过,她已经开始部署了。
  社员们采蘑菇、木耳,之后晒干,卖给收购站。
  收购站归属于供销社系统。小到牙膏皮、鸡、猪骨头,山间的药材、干货皮毛都可以收。这是农民们唯一正规、合法售卖物品的地方。
  颜红旗跟社员们了解过收购价格。那些废品且不说,也不指望赚大钱,就是卖了换个洋火就行,但蘑菇、木耳属于山珍,收购价很低。
  但简单加工后,卖出价却很高。
  本地的蘑菇种类很丰富,有松蘑、榛蘑、灰蘑、树蘑等十几种,据几位知青说,这些蘑菇在燕市也非常受欢迎,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尤其是木耳,营养丰富,据说可以和冬虫夏草媲美,晒干之后容易储存,几十年都不会变质,用水泡发后,非常出数。
  一斤能卖出好几十的价格。
  不过,这些干货在县城销量不大,因为县城也是群山环绕,想吃了去山上采就是的,再说,谁家也有几门乡下亲戚,过年过节的时候用这些干货走礼,拿出来也体面。
  颜红旗就寻思着,能不能把木耳,直接卖到燕市去。也不是没有先例,七彩公社的鱼不就直接供应给燕市嘛。
  颜红旗把高卫星叫了来。
  现在的高卫星又恢
  复了意气风发,头抬得高高的,背挺得直直的,笑容像是焊在了脸上,见谁都高兴。
  高副主任已经和商业局打好招呼,以后,只要是杨木大队的出产,只要品质能够保证,副食品公司就都收。
  “书记,找我什么事儿?”高卫星嗓门洪亮地问。
  颜红旗瞧着高卫星的样子,能感觉出他变了很多,但具体变了哪里,又说不上来。他来到杨木大队这一段时间,一直表现很好,也再没和他那些小流氓兄弟们来往过,对大队的事情也上心。
  颜红旗将蘑菇和木耳的事情说了说,“我瞧着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晒了不少。要是卖给收购站,一斤一两块钱,太亏得慌。你去问问,当初七彩公社将鱼直接卖给燕市,是谁帮着搭建的关系,能不能帮我们也搭建一下。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快让社员们见到钱的办法。”
  不管是做野菜加工厂还是养鱼,都不是立刻就能见到钱的,得先让社员们看见最实在的利益才行,否则时间长了,人心容易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高卫星满口答应,“我这就去打听,保证完成任务!”
  直到现在,高卫星还经常从梦中惊醒,梦中的他又陷入到之前的境遇之中。他人生中经受的挫折不多,但那一次,就足以让他记住一辈子。他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每天美滋滋的有干劲儿。
  每次回家,尤其是以出公差的名义,就跟衣锦还乡似的,全家人都围着他,做好吃的,好喝的,都夸他能干。
  而父亲对于他的请求,也是满口答应,因为他干的正事,是公事,不再总是训斥他,而是跟他促膝长谈,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他。
  他一改之前的不耐烦,虚心听取。
  高卫星十分享受这种滋味。
  颜红旗笑:“给你两天假。”
  高卫星就更高兴了,在杨木大队什么都好,就是吃的太素了。正好回去大鱼大肉的补一补。
  高卫星和杨木大队,也算是两相得宜,互相成全了。
  高副主任每每都和妻子感慨,这一步算是走对了,颜红旗真是个好的带头人。
  一次县革委会议间隙,周书记和他谈起颜红旗,想要旁敲侧击,试探下颜红旗说的那些话是不是真的。
  高副主任毫不吝啬地夸赞了颜红旗,说她敢想敢干敢拼搏,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年轻干部云云,听得周书记心里头越来越凉,越发明白自己是真的惹不起颜红旗。
  两天后,高卫星带着打听来的确切消息,如期而返。
  “……是七彩公社七彩大队一名社员给牵线搭桥的。这位社员不简单,大裁军的时候,主动要求复原,被安排到了燕市商业局工作。后来又赶上精简城市人口下乡。这位社员同志又响应政策,从燕市回了清远县工作,最近几年,他一直在七彩大队生活。七彩公社的鱼塘就是这位同志了解到燕市缺乏鱼类水产供应,才建议公社领导开始养鱼的。”
  “我爸说他可以让七彩公社的领导去跟办这件事情,但那位老同志的主他们都做不了。”
  颜红旗点点头,吩咐高卫星,“你通知下苍阔,咱们三个去一趟七彩公社。”又将新上任的大队长刘良山,贫协主席牛德仁,还有赵树明、张凤军、罗满霞几人叫过来,让他们家家户户通知一下,暂时不要把干蘑菇和木耳往收购站送。
  “我是希望能把这些干货卖到燕市去,但只是个初步的想法,不一定能够成功,大家跟社员沟通的时候注意措辞,不要让社员们抱太大的期望,否则期望变成失望,咱们就好心办坏事了。”
  众人纷纷答应。
  颜红旗也不啰嗦,苍阔来了之后,三人准备了下,一人一辆自行车,往县城方向走。
  七彩山公社距离比较远,在县城的另一边,通往燕市的方向。
  三人先到县城,在饭店要了两个炒菜,就着自己带来的干粮,吃了顿午饭,稍微歇息一会儿,又继续出发。
  过了河东乡大队,就是颜红旗从未曾到过的地方了。
  这边的路平坦多了,左边是滔滔河水,右边是平整的大块土地,就连庄稼也长得更高些。从燕市到杨木大队,重重大山阻隔,多一座大山,就挡住一部分暖流,暖和的地方,庄稼长得就快。
  远远地,看见庄稼地里升起一股子灰烟,也不用着急,肯定不是着火,而是孩子们偷着烧玉米吃。
  瞧这玉米的高度,应该是刚长花线不久,这会儿的玉米,一咬一包汤,跟啃棒胡子没区别,吃了太可惜了。
  玉米地里露出个孩子的身影,嘴巴黑乎乎的,一看就刚吃了乌米。
  乌米高粱和玉米都长,其实是一种病,但生病了的植物,却是孩子们的美食,乌米生吃也行,烧了吃也行,甜甜的,就是有些噎人,秸秆也当甘蔗吃,运气好的话,能吃到特别甜的。
  有经验的农人可以通过外表判断甜度。
  那孩子见他们不是本大队的,反而放松了警惕,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们。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Qf.html" title="傅延年" target="_blank">傅延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