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以她的医术,晋升是迟早的事。
为什么要把目光放在一个男人身上?
白孟林日后确实会成首富,但自己努力得来的财富,更让人有成就感吧?
她都还没经历过,怎么知道其中的艰辛?
或者,会不会出意外,余玲现在都没死。
白孟林未来还兴许不会成为首富呢,万事皆有可能的。
人各有志,程舒涵也最多就是在内心吐槽吐槽。
自从程舒涵出生以后,白孟林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白福星的名字,也逐渐叫开。
大家都知道,白孟林家里有位福星,自从出生后,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村里都羡慕不已。
最主要的是,不仅仅是白福星家里变好,余玲家里的日子也越发红火。
余玲劝说几个哥哥,不要在家里赚工分。
跟白孟林出去跑零工,也够给村里的税款以及公粮。
没必要一大家子都在家里守着那一亩三分地。
余玲的话,几个哥哥听在耳中,最后,让媳妇在家里跟父母种地赚工分,其他人跟白孟林走。
白孟林带着大舅哥们去了省城。
找了个稳定的厂子干活,一个月赚三十块钱。
不得不说,白孟林确实有两把刷子,在什么背景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能带三个大舅哥进厂上班。
第253章 年代文男主前妻没死后(7)
三个劳动力在厂子内赚钱,一个月就是百十来块钱,让村里人非常羡慕。
别人想让白孟林带,但是想想,自己的哥兄弟都没带,能带他们这些村里人吗?
白孟林没带白孟木和白孟森,主要是白孟森被他妈养歪了,好吃懒做,偷奸耍滑。
而白孟木……
太木讷,不懂得变通,因着自己家不受待见的原因,他受妻子影响,对两个弟弟也非常的看不上。
两兄弟的关系就变得很僵。
白孟林不想热脸去贴冷屁股,就没问自己的兄弟。
随着政策的改变,白孟林已经脱离厂子,准备自己摆地摊赚钱。
这次回来,就是想跟余玲商量。
“政策放宽了?”余玲没想到,白孟林消息这么灵通。
想也知道,他在省城,消息肯定比在村里的余玲要灵通。
白孟林点头:“是,我想拿出点钱,然后摆地摊。”
白孟林将自己的想法跟余玲说完之后,余玲也十分心动:“你赚的钱我都在攒着,给你拿一百块,够用吗?”
白孟林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妻子这么支持自己摆地摊。
“你不怕赔钱?”
余玲觉得,做生意就不要瞻前顾后,什么事情都要试试才知道行不行。
白孟林非常感动:“我还以为,你会不同意。”
“你不是莽撞的人,肯定是都了解好,才回来跟我说的。”
两人将事情商议后,白孟林就跟余玲说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你手艺活很好,我准备去南方进点头饰回来,到时候你看看能不能学着做。”
这样,他不仅减少进货成本,还能让自己媳妇不至于在家里闲着没事情干。
余玲不止一次跟他说,在家里待着不干活,心里不踏实了。
闻言,余玲眼睛一亮:“我觉得可以!你也可以进衣服,只要是有料子,我就能做!”
结婚的时候,四大件里,白孟林就给余玲买了一台缝纫机。
她又在裁缝跟前学习过,有款式,她就能做出来。
白孟林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行,到时候我进样衣和布料回来,你做成衣。”
白孟林说是这么说,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他准备先进货回来试试水,到时候生意不错,他就可以实施今天跟余玲说的事情。
余玲也知道,不过,她心里还是十分期待的。
不然在家里待着也是待着。
白孟林在家里住了两天,就启程去了乌市。
八十年代的火车,比后世要慢上不少,尤其白孟林还是北方人,去乌市坐火车就要坐二十几个小时。
来回就要两三天,再加上需要进货等问题,白孟林就得在乌市待一周往上。
等他回来之后,还得在省城卖货,看看效果,才能回家。
一来一回,就需要一到两个月。
这两个月,余玲也没闲着,开始给自己找硬纸板,买尺子等工具。
余家二嫂来看余玲的时候,注意到她给自己添置不少东西,有些惊讶:“怎么忽然想起来买这些东西了?”
“想做老本行。”余玲也没瞒着,就说自己想做老本行。
余玲在做衣服这方面的天分很高,当初收余玲的老裁缝对余玲这个徒弟非常满意。
要不是余玲被孩子绊住,她回镇上的裁缝店里干活,也能回去。
她是老裁缝最得意的弟子了。
“你是要自己单干?”余家二嫂惊讶。
她还以为,她家小姑子会回镇上呢。
“等老二回来再说。”余玲笑的神秘。
余家二嫂这会儿明白过来,肯定是两夫妻商量着什么主意了。
余家二嫂没有多问,她就是过来看看余玲这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正好,福星的换下来的小衣服,等会你回去帮我给大嫂带回家。”
余家大嫂在两个多月前生产,又是儿子。
给余家大嫂气坏了。
“别提了,嫂子这两个月看老二就生气。”余家二嫂笑的无奈。
余家大嫂一直想要个姑娘,结果接连生了两个儿子。
“气还没顺?”都两个月了,气也该顺了。
余家二嫂摇头:“她说儿子就是要债的,娶两个媳妇,她太有负担了。”
当然,她们都知道,余家大嫂只是说说。
还能真跟孩子置气不成?
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肯定要心疼的。
“我听三嫂说,你也有了?”余玲问余家二嫂。
她嫁进余家已经三年了,一直没怀孕,心里非常着急。
要不是余妈妈开明,余家二嫂指不定得在背后偷着吃什么药呢。
是余妈妈在一年前带着余家二嫂去了卫生所检查,得出的结果是余家二嫂宫寒,小时候在家里生活艰苦,不易受孕。
不是不能怀。
医生说没问题,余家二嫂心里的石头才放下。
这回怀孕,余家二嫂的心愿也算了了。
“嗯,三个多月了。”余家二嫂从知道怀孕后,就非常的小心,甚至在三个月后才告诉外面的人,她怀了。
这三年,不少村里人都在背后议论,说余家二嫂不能生。
这回她怀了,这样的流言自然消失。
“那得好好补补,回家让妈给你炖鱼汤。”余家生活条件好了,余玲这么说也有底气。
余家二嫂在娘家不受宠,七八岁就操持家务,什么活儿都干。
不然也不会落下毛病,不容易怀孕。
就是身体太差。
嫁进余家后,身体才慢慢养过来。
尤其是检查出身体不好,余妈妈就变着法的给她补身体,不时还得开导她,让她不要有心理负担。
余家二嫂非常庆幸,嫁进余家。
“妈知道我怀孕后,就一直在给我补身体,没看我最近都胖了吗?”余家二嫂笑着回道。
看自己二嫂是真的开心,余玲才握住她的手:“我之前一直不敢跟你说孩子的事情,就怕你想太多,现在好了。”
“我知道,你们都疼我。”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对自己好,她当然清楚。
姑嫂两人聊了会天,余家二嫂才回去。
当然,回去的时候,没忘记把程舒涵穿小的衣服,给余大嫂带回去。
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孩子捡大孩子的衣服,一件衣服穿好几个孩子。
第254章 年代文男主前妻没死后(8)
程舒涵的衣服都是新做的,尽管是余玲用大人穿不了的旧衣服改的,却也没有补丁。
穿两三个孩子没问题。
可以说,程舒涵的衣服换下来,余家老大家里的小二穿完,就会轮到余家老二家的孩子。
都是这么轮的。
程舒涵在这个时代已经一年,看过太多的事情。
这时候,大家虽然穷苦,但是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大家帮人也都是真心帮助人,不会有目的性的帮助。
村里人们的关系,也都还不错,有摩擦是有摩擦,但村里都护短的紧。
他们的宗旨是,自家事情自家解决,不能叫外人看了笑话。
余玲送走自己二嫂后,才拍额头暗恼:“忘记问余珑的事情了。”
她听说,她二叔托人给余珑介绍了两个小伙子,都是镇上有编制的,她都没有看上。
余玲也不知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