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后来,他才看了这部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厨艺真人秀。
  别说,还真的挺像。
  但他不会做饭。
  他是一名心理专家,而且是运动心理学专家。
  蒂姆·哈克尼斯是南非人,从小就在德班长大,家境宽裕,就读南非最好的私人学校迈克尔豪斯,大学就读夸祖鲁·纳塔尔大学,读了7年,文学硕士。
  是的,他从小就对人文科学很感兴趣。
  90年,从他迈入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的校门,他就在SCUBA,也就是国际潜水组织工作,5年时间里,他先后担任了讲师和讲师培训师,先后在德班、索德瓦纳湾等地方工作。
  作为他硕士学位的一部分,他还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德拉肯斯堡山脉的狒狒,观察他们群体里的内部社会行为。
  97年拿到了硕士学位,98年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在德班经营了一家心理学诊所。
  生意一直都不错,帮助了很多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和成年人。
  后来,也有运动员找他寻求帮助。
  从2001年开始,他在一家健康咨询公司担任心理顾问,开始接触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
  包括像银行高管、企业精英、政坛新贵、娱乐明星等。
  其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运动员,包括像职业橄榄球、板球、高尔夫球、冲浪运动员等。
  他发现很多运动员都有这方面的需求,但很少有人能给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
  因为在竞技领域,心理层面的问题,往往会被视为胆怯、懦弱的表现。
  这是不对的。
  蒂姆·哈克尼斯前不久刚接到一个印度的客户。
  他叫阿比纳夫·宾德拉,24岁,印度的10米气步枪射击运动员。
  他出身贵族,家里非常富裕,父亲就是印度最大的射击产品出口商,从小接触枪支,15岁就显露出了射击天赋,父亲花重金为他聘请专业教练。
  从那以后,他每天坚持训练,成绩也是越来越好。
  2005年在泰国曼谷,拿到了亚洲锦标赛的第4名。
  2006年在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拿到了世界锦标赛的第1名。
  但他开始“病”了。
  在印度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个人拿到过奥运金牌。
  这对于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印度对阿比纳夫·宾德拉充满了期待,希望他能够在08年的奥运会上,帮助印度实现个人奥运金牌上的零的突破。
  家人的期待、举国的期盼,让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人有些不堪重负。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出生就一路顺遂,方方面面都堪称人生赢家的年轻人,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于是,他就找到了蒂姆·哈克尼斯,希望得到帮助。
  蒂姆·哈克尼斯才跟阿比纳夫·宾德拉见了一面,聊得不错,双方正考虑展开长期合作。
  印度方面希望蒂姆·哈克尼斯能帮助阿比纳夫·宾德拉出征08年的奥运会。
  但可惜,现在看来,不成了。
  因为他接到了另外一份更具吸引力的邀请。
  来自英超领头羊贝斯沃特中国人。
  但真正说服他的,还是杨诚的一通电话。
  ……
  来到伦敦,马上就有人开着奔驰到机场来接蒂姆·哈尼克斯。
  安排他入住海德公园北部的兰开斯特酒店。
  次日,还是这个司机,接待他前往伦敦西郊的布伦特训练基地参观。
  哈尼克斯在这里看到了设施非常先进,理念也十分超前的青训学院,看到了热火朝天的训练场建设工程。
  之后,他又被安排前往温布利球场。
  他真的被这座恢弘的球场给震慑到了。
  足足花了7.8亿英镑,简直就跟黄金砌成的一样。
  一直到了他抵达伦敦的第3天,他才被邀请来到了贝斯沃特球场。
  位于伦敦海德公园北部,金钟道地铁站附近,皇后大道核心地段的一幢烂尾楼。
  站在贝斯沃特球场外面,他总算是明白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先安排自己去参观训练基地和温布利球场了。
  如果先让自己来到这座烂尾楼,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跑路。
  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家有钱的俱乐部!
  “哈喽,蒂姆,欢迎来到伦敦。”
  跟随工作人员进入行政办公室,他一下子就认出了杨诚。
  他们聊过电话,对杨诚的声音特别有印象。
  来伦敦前,他还特地查了一下这家俱乐部和这个人。
  “你好,杨,非常荣幸见到你。”
  杨诚给他介绍了俱乐部的两位高管,CEO亚当·克罗泽和首席财务官夏晴。
  另外,杨诚主要介绍的是助理教练布莱恩·基德、运动表现分析师萨德·福赛特、体能教练奥利弗·巴特莱特,以及数据分析部门主管詹尼·维奥。
  还有球队去年招聘的营养学专家尼尔·卡农。
  卡农是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生理学与营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在英国多家体育俱乐部工作过,包括赛艇、网球、田径和足球,在业内很有口碑。
  杨诚的前世就认识蒂姆·哈克尼斯。
  蒂姆·哈克尼斯在2008年带出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位的个人奥运冠军,自此声名大噪。
  但现在,天知道这位印度选手还能不能夺冠?
  2009年,哈克尼斯就被切尔西重金礼聘,加入了蓝军,担任运动心理学专家。
  在切尔西期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为蓝军的球员心理保驾护航。
  但他的一项研究,杨诚非常感兴趣,那就是他的【信心行动】。
  所谓的信心行动,当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心理辅导,而是一项长期的运动员心理防线的构筑。
  彼得·切赫在担任切尔西技术顾问的时候,也非常支持这项行动。
  简单点说,他尝试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和数据学,对球员进行心理编码。
  什么意思呢?
  通过分析球员在训练、比赛和平时的一些行为,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给他们行动赋分。
  例如,在比赛里,2名球员,一个表现得很好,但实际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自信的动作。
  另一名球员可能表现得不是很好,但他敢于做出一些自信的,有魄力的决策。
  通过观察比赛录像,这些都可以看得到,同时给出一定的赋分。
  还有像球员的专注力、比赛的动力以及在压力下的动作处理等等。
  所有的这些,通过赋分,可以得到一个球员的心理编码。
  通过长期的跟踪和统计后,就基本可以清楚地了解一名球员的心理状况。
  杨诚前世就没少听人提起过埃登·阿扎尔。
  他们认为,比利时人在切尔西就得到了很好的心理辅导和情绪的疏导,但在皇马,这方面就做得不够,这就导致他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还有其他的很多,甚至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杨诚前世执教阿森纳时,就特地邀请了一位业内知名的心理专家过来辅导。
  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球员在队内的称呼,不能叫姓氏。
  为什么?
  因为这是他们在球场上、电视和报纸中、球衣上的符号。
  外面的媒体、球迷都是这么称呼他们的。
  如果球队内部也这么称呼,就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提醒他们,你们就是一件不属于自己的商品。
  所以他鼓励球员说一个自己喜欢别人称呼自己的昵称,或者是名字。
  “运动员有钱、有名、有影响力,同时又年轻,还有很多很多的粉丝,但他们唯独不是他们自己,所以我们要尝试帮助他们找回自己的人性的积极的一面。”
  找回积极的人性的一面,在球场上能得到什么?
  “你仔细去看,杨,从以前到现在,你会发现,那些在球场上表现得特别合拍的搭档,那些取得1+1大于2的效果的拍档,他们往往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
  “巴萨梦二队的罗纳尔迪尼奥和德科,梦三队的哈白布和MSN,皇马典礼三中场的托尼·克罗斯和莫德里奇,还有C罗和马塞洛……”
  “我们甚至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如曼联的92班……”
  “你会发现,当球员在球场上,跟自己相处融洽的,要好的朋友在一起踢球时,他们往往能够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实力。”
  “甚至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主教练去交代他们,他们就彼此知道,自己要为对方做什么,不计回报的,心甘情愿的。”
  “这不比什么都重要吗?”
  “而那些私底下关系不大好的球员,在球场上是很难形成合力,别说1+1等于2,甚至可能是小于2。”
  这也是杨诚一直在贝斯沃特中国人所推行的。
  做一家有温度的足球俱乐部!
  所以,他才会告诉亚亚·图雷,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