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微生雪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嘴上满是埋怨,其实脸上无意识就带上了暖融融的笑,连眼中都似融化了春水,让人一看就知道她定是想起了美好又温暖的过往。
嬴政眸中情绪波动,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道友家中父母定是夫妻恩爱,兄弟姐妹也关系和谐。”
“诶?”
微生雪扭头看他,“我没有父母啊。”
“我是培育中心根据需求,对最佳基因进行筛选配对后直接培养出来的针对性人才。跟我一起的这批都是面向各大异植基地人才空缺制造出木系异能者,对于植物的生长培育有远超常人的天赋。”
迎着嬴政猝然睁大的眼睛,微生雪无所谓地继续说着,像是在介绍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我是因为变异了,本来温和的引导型异能,变得富有攻击力。毕业后应该会被分配到探索队。”
【宿主!!!】
【不要什么都说啊!!!!】
已经安静很久的系统突然蹦出来,开始在她识海里跑酷。
要死了要死了,这嘴上怎么没把门啊!!
微生雪被这立体环绕的声音喊得脑子都嗡嗡嗡地响,化了一只虚幻的手把系统按住,嘴上顺势就把话圆了回来,“与道友的大秦相差很大吧。”
嬴政一个激灵,心立刻提起来。
糟糕,仙人不会起疑了吧。
微生雪也提着砰砰砰直跳的心努力圆话,“修仙界三千世界,有些习俗相近,有些就是差别比较大。等你们以后能自由穿梭三千界之后就能见识到不同风景了。”
看着嬴政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她暗暗松了口气。
至于等对方真的能来往不同世界后,真相拆穿了怎么办?
反正那时候她肯定已经跑路了,再生气也波及不到她。
微生雪小心地用余光看他:应该没有发现我的谎话吧。
嬴政维持着淡定的表情,心里有点虚:仙人应该没发现这里不是仙界吧。
两人心里揣着事,都怕突然被拆穿,不尴不尬地强撑着聊了几句,就各自找借口散了。
“我去准备基础阵法和炼器的教案。”
“我先命人将中秋庆典的消息放出去。”
微生雪:溜了溜了。
嬴政:先行一步。
-------------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阅读半月一次的《大秦报》已经是众多读书人的习惯,就算不识字的黔首也会抽空到村口听村长打听回来的最新消息。
明年八月十五中秋庆典,举办全行业竞赛,获胜者可以得到仙人赐福!
头版头条的消息迅速在全天下蔓延。
不同于初到大秦之时,现在微生雪在各地的威望与名声之盛,连她自己都想象不到。
本就是半月一次的热闹,又笼罩善一层仙人的光环,这期的《大秦报》直接卖到脱销,逼得印刷厂昼夜不停地加印都供给不上。
而关于中秋盛典的消息也随之传遍大江南北。
会稽郡。
刘季抓住这个机会立刻开展宣传,动员人手。
“各位乡亲父老们,我们会稽郡拥有全国第一个珍珠养殖基地,等明年秋后,正是开蚌的时候,这‘珍珠第一名’的奖励肯定是我们的!”
“想想我们的鸡,想想我们的猪,想想我们这一年来的变化,仙人赐福难道会比这差吗!”
聚在下方听他喊话的小吏黔首们齐齐高喊:“不会!”
刘季继续扯着嗓子吼:“养大秦最好的珍珠,做大秦最厉害的黔首!”
“我们日日看护,时时挂心,那些沿海的郡只要派海女下水打捞,就想获得最好的珍珠,抢了我们的仙泽,你们甘心吗?”
所有人都顺着他的话去想象,瞬间自己东西被抢走的愤怒就充斥在心头。
他们大吼:“不甘心!”
即便有少许人察觉不对,但在这样氛围的携裹下,也很快失去了思考能力,顺着人群开始大喊。
刘季握着拳头高举,大喊:“大秦珍珠第一郡!东南沿海找会稽!”
底下举着双手跟着喊:“大秦珍珠第一郡!东南沿海找会稽!”
刘季继续喊:“大秦人,大秦魂,我们是大秦珍珠第一人!”
底下声嘶力竭地大吼:“大秦人,大秦魂,我们是大秦珍珠第一人!”
口号一句接一句,所有人都情绪亢奋,在心里立下新的目标:
——让会稽郡成为大秦最厉害的珍珠养殖地。
你说楚地?
什么楚地!
他们这里是大秦珍珠郡!
没有人能抢走他们大秦珍珠第一郡的名头!
所有让他们会丢失这个名头的人,都是他们的敌人!敌人!
散会后,刘季轻咳几声,连干两壶蜂蜜水才让沙哑的嗓子略微舒服点。
“去信咸阳,把这件事说说,咱们这事儿不得发个《大秦报》宣传宣传?”
刘季琢磨着,有这件事吊着,至少会稽郡这里不会出大事了。
希望咸阳那边机灵点,这种好榜样要利用好啊!
他絮絮叨叨地写了好几张纸,恨不得自己亲自上阵去搞宣传。
“郡守大人,你不用担心,负责宣传口的人是陆贾。”今年刚从咸阳分配过来的郎官贴心地提醒他。
刘季一听这话就知道这里头有门道,这八卦之心瞬间就起来了,“此人有异?”
郎官想起那个他在廷尉手下见识过的“人才”,嘴角抽了抽。
“此人好名,也擅扬名。”他着重强调,“胆子还很大,为了扬名,连命都不要!”
这种敢踩着陛下扬名的人,他这辈子第一次听说!
好名者众,但敢这么做的他还是第一个!
不不不,应该说,敢这么做还活着的人,他是第一个!
刘季一看他表情就知道话没说全,却也没再追问,只琢磨着什么时候偷偷跟仙人打听打听。其他人不好说,但她肯定知道。
……
泾阳作为第一批享受到仙人福泽的地方,又离咸阳近,连消息都传得最快。
后头村还与武成侯王翦又那么一点七拐八拐的关系,消息传出的当天村长就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他还大胆地宣布:“我们后头村是第一个做出蜂窝煤的地方,这次也要在庆典上拿下一个第一!”
“村长,咱们这什么都没有,拿第一不容易啊。”
村长挥挥手,指向山脚的方向,“我们的田地肥沃,能种出很好的粮食。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
“种出亩产最多的粮食?”有人抢答。
“呸!”村长啐了他一口,“我们的目标是,种出最大的南瓜!”
村民们:啊?
迎着他们不赞成的目光,村长骄傲地抬起头,“我已经打听过了,那些大的奖我们拿不到,我们只能去试试边角的小奖,有粗壮麦穗的评选,肯定也有最大南瓜的评选,我们就去争取这个奖!”
“那可是仙人的赐福!只要得到了,以后咱们村还能差了?”
“大家伙儿,要是成了,以后的子子孙孙可都享福了!”
说得很有道理,村民们面面相觑,半晌后,齐齐点头。
干了!
第122章
印刷厂中新开辟出的办公室内,陆贾正拿着一打文章一目十行地看着,手边还有大大小小的纸条,上面有些是零碎的小道消息,有些是民间稀奇的传闻,甚至还有造纸厂告急招工的招聘启事。
此时一名身着小官服饰的人拿着两张文稿走进来,匆匆行了一礼后就将纸张呈上去:“陆大人,下半月的《大秦报》用哪篇作为头条?”
陆贾接过一看,上面一份是匿名人士操刀的文章,寥寥几百字,把诸子百家踩了个遍,可以想象到,那些人看到这篇文章会有多愤怒。
气到发疯,又苦于反驳的话无法广泛传播,肯定会到咸阳城来当面辩论。
皇帝陛下多次颁布招贤令都无法达到的目的,只凭这一篇,就能做到一半。
诸子携怒火而来,至于怎么把人收为已用,见到了咸阳城中这几乎集齐天下所有书籍的藏书阁,他们还走得了吗?还舍得走吗?
看了咸阳的书,他们好意思一言不发,不给任何回报?
好吧,这样的人确实有,但文人要脸,宣扬出去他们还怎么见人。
哪怕只是做最简单文字校对,百家名士齐聚咸阳,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舆论优势和号召力。
这一份文章不管出于何人之手,其巧思独到,天下难寻。
“这是谁送来的?”这样的人才就得来他们宣传口啊!
小官回道:“御前郎官,说不必打听出于何人之手。”
陆贾可惜的收起文章,认真又看了一遍,差点脱口而出定下这篇为头条。
但他想到另一篇,能让一个擅长信息筛选的人这么纠结,定有其突出之处,还是先对比对比再决定。
他抽出下面那张纸,上面写得与头一篇相比,远远没有那一篇的煽动性,但短短几行字却让陆贾也跟着头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