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小印子担心极了,一直问:“探花郎,您没事儿吧?要不奴婢送您回去?”说罢还想上前搀扶他。
  被顾熹之拒绝了:“不用了。你自去忙吧,这会子宴席也该散了,你还要安排人收拾残局,我自己回去就好。”
  一言甫毕,顾熹之鼻尖都红了,深吸一口气,态度却仍十分坚决。
  “这……好罢。”小印子踌躇,他确实忙得脱不开身,没法真送探花郎回去,只好作罢,再三叮嘱顾熹之回去一路小心,早些回家。
  现在的顾熹之什么都听不进去了,整个人失魂落魄,在小印子担忧的目光里,步履艰涩地家去。
  翌日晌午,东宫。
  小印子正在书房整理姬檀上午刚处理完的公文案牍,就听一名侍女急匆匆进门来报,说是太子殿下没去用午膳,人也找不见了。
  小印子顿时大惊失色,放下手中案牍奔出门外,四处去寻太子殿下。
  最终,在东宫花园的池塘边、偏角落一隅的地方找到了正用小石头砸水里锦鲤的姬檀。
  “殿下?”
  小印子期期艾艾地唤他。
  姬檀未予理会。
  “殿下,您再要砸,这些鱼都要受惊游瘦了。”小印子一抹额头,忍不住为鱼发声。
  姬檀不置可否,只是哂笑一声:“这不更好?你瞅瞅这些鱼,被喂的都胖成什么样了,游都游不动,就差在水里滚起来了,孤正好给它们增加锻炼机会,游瘦些,省得哪天真被活活撑死了。”
  小印子:“……”
  小印子无奈调整了脸上表情,堆起讪笑哄慰姬檀:“殿下,您就是心情再不好,也不该和自己的身子置气啊,这不用膳怎么行呢。您说说您,东宫内务和朝堂政务这么棘手的事情都能一日不落处理,怎的偏偏一不高兴就不乐意吃饭,这是什么毛病?”
  姬檀侧身又砸了一块光滑圆润的小石头,不搭理他。
  小印子便绕到另一边,大胆拽住姬檀今日穿的暗红色蟒纹对襟罩袍的宽袖袖口。
  姬檀被扯住手,两弯纤眉颦蹙,郁闷道:“孤没不高兴。”
  小印子也肯定道:“殿下有。”
  姬檀又不理会人了,小印子便自顾自地道:“殿下不喜欢琳琅,奴婢命人将他送走就是了,殿下犯不着为了这种事情置气。”
  “不要。”姬檀当即拒绝。
  他好不容易才找着一个令顾熹之意动的对象,过了这村可就没这个店了,这样的机会不是次次都有的。
  姬檀不惜布局,甚至连小姑姑都搬出来充作借口,又岂能半途而废。
  他只是,心里有些不大舒服。
  那天有那么多人,个个生的风华绝代清新俊逸,顾熹之怎么就挑中了唯一一个肖似自己的呢。
  据小印子所说,那个琳琅和自己眉眼生的极像,尤其一双水光潋滟的桃花眼,与他几乎相差无几。
  这令姬檀一想就倍感不适。
  他可不好龙阳,顾熹之时常与他往来,当真一点也没瞧出那人肖似自己吗?
  如果他瞧出来了,却仍选择和琳琅亲近,一见如故。
  这是什么意思?
  是单纯地被和他肖似的琳琅气质谈吐吸引,还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抑或是,顾熹之是在明知故犯地冒犯于他。
  最后一种可能姬檀光是想想,就很不高兴了。
  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合理有可能的解释,但却是姬檀想都不会去深想的,思绪甫一触及,便立即否决缩了回来。
  “那,殿下,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小印子着实是摸不着头脑了,他不明白殿下为何一定执意要探花郎娶妻,掌控他至此。
  但只要是殿下吩咐的,他都会不遗余力执行去做。
  “照原计划进行。”半晌,姬檀目光漆深地说,手中摩挲着一颗光可鉴人的滑溜小石头。
  无论顾熹之是何种想法,哪怕真的对他大不敬冒犯,姬檀也不会停下动作。
  相较于活命,这些算什么。
  只要顾熹之彻底落入他手里,他有的是法子整治他。
  除此之外,姬檀也从不是一个甘愿被蒙在鼓里,愿意糊里糊涂、将就着得过且过的人。如果是那样的话,他这太子早死了千百回了,又何来现在。
  姬檀宁愿得知这背后一切不堪的真相,哪怕就此身陷泥泞,困囿囹圄,也在所不惜。
  “即日起,东宫和探花郎的往来接触便不要你再去办了,也不用你手底下的人。你提前仔细调教好琳琅,该告诉他的也一并都告诉他,之后任何事情都交给他去办,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择一切手段让探花郎倾心于他。”
  “然后,尽早成婚。”
  他偏要知道,顾熹之对于这个肖似他模样的人是什么情感。
  也要知道,顾熹之对于他又是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说:
  ----------------------
  第17章
  又几日,顾熹之休沐在家,难得没有任何事务处理。
  太子殿下经办的政务推进顺利,连带着他也闲赋下来,除了为一些公文整理典籍参考或提出意见外便没有什么事了。
  政务轻松,顾熹之也可以好好在家休息,然而,他却并不高兴。
  这意味着他见太子殿下面的机会也少了。
  本就不多的机会,现在愈发少了,且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总觉得自那日临江清宴后太子殿下就对他冷待了许多,不仅没再召见过他入东宫,就连他主动写的请安折子也没有一字批复。
  往来传送公文的小太监换成了琳琅,问他太子殿下近况如何,他总以一句“殿下一切安好”就囫囵结束。
  这让顾熹之更不高兴了。
  不由忍不住深想,是不是他最近总添麻烦惹得太子殿下不高兴了,还是他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顾熹之时时自省,却始终没有头绪,整个人神牵魂绕,坐在案几前一筹莫展地看着太子殿下抄录的诗集。
  正当这时,沈玉兰敲门,告诉他东宫又过来人了。
  顾熹之噌地一下站起身来,发觉自己略有失态,赶忙拾掇好表情,期待这次来的人是小印子,或东宫其他脸熟的下人。
  然则,顾熹之还是失望了。
  又是琳琅。
  甚至他都没有什么正事,来这一趟仅是为了给顾熹之送点心。实无必要,顾熹之心想,若不是想要知道东宫和太子殿下的消息,顾熹之都不愿再与之来往。
  但人来都来了,顾熹之还是以礼相待。
  直到琳琅说,这不是东宫厨子做的点心,是太子殿下让他送来的,升平公主亲自做的糕点。
  闻悉的一霎那,顾熹之手指松动,险些食盒都摔了下去。他脸色微微发白,难以置信再次确认:“这是,公主亲手做的?”
  “是。”
  琳琅肯定点头,他还特意从东宫的奴婢那打听了。
  据东宫的下人说,公主对探花郎一见倾心,意欲招他为驸马,这才有了诸如眼前的种种行事。
  琳琅还知道,顾大人不喜公主,且有龙阳之好,为此太子殿下特意安排他来与顾大人接近,欲结两姓之好。
  顾大人的品貌琳琅第一次见便已了解,这般霞姿月韵渊清玉絜的男子,他自是心生倾慕。得知有机会嫁与他,不必再回南风馆艰难讨生活,必然是要牟足了力道争取的。
  故一抬睫,添油加醋道:“看公主势在必得的架势,大人若是无意,还是尽早绝了公主的心意为好。”
  这话扎到顾熹之的心坎里去了。他面色愈发不好看。
  琳琅知道,这时候的大人最需要温柔小意的贴心问候,于是轻声细语地安慰起了顾熹之,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在听到这番状似含情脉脉的话语时顾熹之陡地回过神来,与其拉开安全距离。
  蹙起眉梢,刚想要疾言些什么。
  又顾念起对方是东宫过来的人,他的关心即代表太子殿下的关心,顾熹之再如何觉得不适也只是勉力压下,没有在面上发作出来,失望地转身回了自己房间,并嘱咐母亲不要让任何人进来打搅。
  琳琅闻言微有沮丧,但旋即就重新振作了起来。
  只要顾大人不喜公主,不会娶公主为妻,那他的赢面就是很大的,再如何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他有信心。
  琳琅眸子一转,立时有了主意。
  他将目光放在院中侍弄花草的沈玉兰身上,笑意吟吟过来:“夫人,我来帮您一起。正好,对于制作胭脂水粉我也有些心得。”
  沈玉兰没发现琳琅和儿子间的暗流涌动,热情地欢迎他参与。
  琳琅自是抓住机会乖巧嘴甜地讨沈玉兰欢心。
  只是不知道这顾家母子是什么毛病,都对东宫和太子殿下兴味盎然。
  顾大人效忠太子,喜欢探讨与太子殿下有关的话题便罢了,怎的连沈氏也是如此,十句话里至少有六句都离不开太子殿下,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才是她属意的儿媳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