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宋凛生今晨一早便差人唤他前来,核对江阳府的民政事项,宋凛生并未直接问道昨日东市躁动之事,更未提及陈勉的姓名。
  他想先从记录在册的这些事项查起,待梳理一通,其弊端错漏之处自然显现,倒不必费口舌盘问贾仁。更何况,乾坤未定,不可随意下结论。
  宋凛生越看这记录文书,眉头便皱得越紧。
  沅水河不只是因为藻类、藤曼等导致河道阻塞,竟也有人为填河、私自扩地的嫌疑。若是不进行疏浚,一拖到入夏汛期,便是极大的隐患。
  宋凛生莫名瞥了一眼贾仁,感到有些不解。若说江阳府积弊颇深,倒也是不至于的,他入城来所见所闻,一路上的繁华景象,做不得假。
  更何况这些事实也好、推测也罢,皆是记录在册可供查阅。
  但若说其间光明磊落、毫无阴私,那贾仁又为何当街抓人,还与百姓公然起冲突。
  真叫人捉摸不透
  宋大人贾仁的声音响起,宋凛生循声望去。
  撞上宋凛生的目光,贾仁只觉心神不宁。这位宋知府不过双十,年纪极轻,而他贾仁为官二十余载,从政的年岁比宋凛生的年龄还长。
  这么多年,他什么风浪没见过,却莫名在宋凛生的注视下,感到沉闷得喘不过气来。
  同知大人请讲。
  我贾仁正准备说话,却叫人打断了。
  宋大人!宋大人!文玉一路小跑,跨过门槛来到堂前。她一路走过贾仁和穆同,在宋凛生旁边站定。
  是他?
  文玉定睛一看,是昨日为她和陈勉解围的那位小大人,他脊背笔直、挺立如树,此刻正在堂下对她点头致意。
  文玉有些吃惊,不过更为惊讶的怕是贾大人。
  贾仁的目光在文玉和宋凛生之间逡巡,透露出难掩的打量,此女不就是昨日撞见他捉拿陈勉的丫头吗?
  难怪她昨日伶牙俐齿,振振有词,言谈间毫不慌乱,原来是宋大人的人贾仁在心中盘算着,猜测她与宋凛生的关系。
  这位莫不是宋夫人?贾仁出言试探。
  宋凛生峨眉微扬,宋夫人?
  宋夫人面色不变,直视着贾仁,双手背在身侧连连摆动,好叫宋凛生瞧见。
  这是我的座上宾文玉。宋凛生为她们双方介绍,这二位是贾仁贾大人,穆同穆经历。
  原来娘子叫文玉。穆同微笑颔首,与文玉见礼,文玉也回之以笑容。
  倒显得一旁的贾大人讪讪然,一时无人说话。贾仁开口打破了平静。
  沅水阻塞一事,经下官查明,乃是府中书吏陈勉办事不利,未尽督工之责,其人已收押至府中大牢,静候发落!
  宋凛生翻动着册子,想起昨日穆经历的介绍,这陈勉确是府中书吏不假,然其属于司礼房,是主管祭祀、仪制的,即便府中缺人手,有人身兼数职,也不该陈勉管水利兴修之事
  他可认罪?宋凛生询问道。
  他已
  不曾。穆经历出言打断了贾同知的话,向宋凛生见礼,复言:陈勉不曾认罪,此事仍待查办。
  文玉听他回话,内心不住点头,她不相信那般反抗的陈勉会这样就轻易认罪,他不是很牵挂家中娘子吗?断然不会那么做的。
  此事暂缓,由我亲自审理。贾大人不必费心跟进,先退下吧。
  贾仁闻言还想说什么,却终是止住了,只行礼告退,穆同随其后,也将出去。
  穆经历,你留一下。是宋凛生在叫他。
  穆同回身,不卑不亢地停下。大人有何吩咐?
  宋凛生放下手中的卷轴、册子,起身示意*文玉随他过来。
  文玉不解地跟上,随他在穆同的身旁站定,只听他说:这位穆经历专管府中文书,户籍也囊括其中,便将替你寻阿兄一事,交给他去办。
  大人要寻谁?这位娘子的阿兄?穆同问道。
  正是,文玉娘子的阿兄叫文宋,她入城来投奔,却遍寻不得。宋凛生解释着,我们是想看看这文阿兄,现下可还在江阳府居住?
  文玉点点头,是是是,拜托穆大人了!
  文宋穆同重复着这个名字,而后满口答应:放心吧!此事交由下官去办,我一定好生查对。
  好生查对?好生查对的结果就是怎么也查不到。文玉在心中暗暗嘀咕。
  有劳穆经历。宋凛生代文玉向穆同致谢,文玉在一旁也跟着见礼。
  有劳!
  穆同不再客套,转身出去了,快出门槛的时候又回头补充道:对了!大人、娘子,可别忘了上巳水席,届时下官在江阳酒家恭迎大驾!他朗声笑道,出门去了。
  宋凛生报之以肯定的笑容,而后回身向桌案走去,文玉紧随其后,怎么样!我刚才扮得不错吧?
  嗯?宋凛生发出疑惑的声音。
  刚才呀!我!我多么镇定自若!她为了不在贾仁面前失了气势,可一直绷着脸色呢!
  宋凛生反应过来,无奈地摇头笑道:很是唬人呢!
  那当然,文玉受到了肯定,自信满满。这里是府衙,我不能给知府大人丢脸!她晃动着小脑袋,对自己的表现颇为满意。
  宋凛生引得文玉坐下,自己则立于一旁。
  那名扬铺子,昨夜里我亲自去过了,并未见到你所说的脂粉奁。宋凛生整理着书册。
  我当是更深雾重,未看清楚。便今晨一早又去了一趟,仍是一无所获,许是叫路人拾了去。
  嗯文玉思索着,早知道她昨日就收起来了,也不至于找不到
  宋凛生将那书册摊开,对文玉说道:你来看
  作者有话说:
  ----------------------
  第21章
  宋凛生指着卷宗上关于江阳府历年天灾人祸、紧要事件的记载,对文玉说:江阳府虽连年受水患所扰,但民生经济、财政收入却十分可观。
  由此可见,江阳府衙的官吏也并非尸位素餐之辈。
  文玉回想到方才一路的见闻,不禁对宋凛生的话点头称是。
  刚刚我一路进来,见这府衙各处修缮地很好,若无财力,是不可能达到的。文玉想了想,又补充一句:
  并且府中官兵纪律严明,不似昨日在东市那般。
  宋凛生表示赞同,接着说道:这正说明江阳府衙治下极严,贾大人是有功劳的。断然不该出现昨日那般境况。
  可是,偏偏又真实发生了,还是文玉娘子亲眼所见。
  贾仁将府衙治理的井井有条,昨日却为何突发那般行径?实在是矛盾重重。
  宋凛生又摊开一本官员记录册子,上边儿写的是江阳府衙现如今的人员配置,文玉看不太懂,只听宋凛生的解释:
  江阳府人手短缺,府中兵马督监、录军参事等一概未设,正如刚才所说,就连司户参军也无
  所以叫穆大人暂管户籍?文玉接上宋凛生的话头。
  正是。
  宋凛生又翻开两页,修长的手指从书页上划过,最后定格在一个人名上,继续说道:江防、水利、督粮、捕盗等一应事项,均责在同知,也就是贾大人。
  那陈勉?文玉适时提出疑问。
  陈勉不过是一名书吏,分掌祭祀之事,例如上巳祭神,便是他的差事。如今他下了牢狱,只有由穆经历暂代。
  所以说,无论沅水河道出了什么问题,那是八竿子也打不着陈勉头上?宋凛生的解释环环相扣,叫文玉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
  宋凛生面上的梨涡若隐若现,他总是这样,不吝啬向文玉展示他的笑容。
  文玉娘子好生聪慧。
  文玉抬手碰碰鼻尖,不知为何情不自禁地低下了头,不过片刻便抬头问道:那贾仁为什么抓陈勉?陈勉又怎么会愿意束手就擒呢?
  我猜,他是不想贾大人为难于你和阿沅。不过具体的嘛宋凛生双指微蜷,倒扣在桌案上,轻轻地敲击着。
  不如直接去问陈勉。
  宋凛生招手便唤来了府中衙役,令其带他二人去大牢里提审陈勉。宋凛生和文玉对视一眼,便并肩随那衙役而去。
  江阳府衙,大牢。
  江阳府地处南边,又三面环水,长年来气候多雨、潮湿,更不消说这不见天光的地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