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行出两步的文玉脚步一顿、并未回头。
  值与不值,自在人心,他人的评说与她并不相干。
  这是她在奈何桥畔的无数个日夜早已参透的道理。
  文玉。郁昶飞身而来,匆忙几步行至文玉身侧。
  嗯。文玉颔首,故作轻松地应声,郁昶,我
  可尚未等她说完,便被一旁另一道女声夺了话头。
  发丝飞扬、衣衫翻动,一团人影登时到了文玉跟前,更是毫不顾忌地揽住文玉的腰身。
  姑姑!姑姑!同样是扑至文玉身前,小道友的情绪显然比郁昶要更为外放,姑姑
  其大声呼喊着,甚至于有些语无伦次。
  原本她并不能确定,即便是这位郁昶大人叫出了上仙的名姓,她也怀疑是自己遭此一难、惊魂未定以致产生了幻觉。
  可方才这一句,她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位上仙,名唤文玉。
  姑姑,是我!小道友眼泪汪汪,哽咽不止,忍不住伸手去拉文玉的衣袖,姑姑
  这个名字自她落地起便识得,数百年来从不敢忘。
  不会认错,她定然不会认错。
  可相较之小道友的涕泗横流、声泪俱下,与之相对的文玉就显得稍微沉寂些许。
  她手中捏着那只银胎玉螺,转目与郁昶对视一眼,其中的疑惑不言而喻。
  各路神仙洞府之间往往是互不相扰,论资排辈的事,在其中并不多见。毕竟大家都忙着积攒功德,哪里有时间捯饬这套虚名。
  更何况她自春神殿出来以后,便一直在地府轮回司任职,少在人间来往走动。
  是以,文玉并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位后辈。
  唤她作姑姑么?
  隐隐约约的熟悉感自文玉脑海中一闪而过,却势如闪电般令她抓将不住。
  难道,这小道友是畏惧玉螺会再次带来不测?
  想起方才询问这小道友的名讳还没个结果,文玉迟疑地出声,你
  我是知枝。知枝尚未止住抽噎,却赶忙答道,姑姑,我是陈知枝。
  陈知枝。
  文玉呼吸一滞,整个人登时僵住。
  故人之姿,故人之子。
  从前的记忆交替浮现,文玉终于明白方才一闪而过的是什么,她也总算看清楚陈知枝眉宇之间的熟悉感从何而来。
  原来她不是忘了。
  三百年前,江阳府衙,往事历历在目,一切仿若昨日。
  陈知枝,是枝白和陈勉的孩儿。
  文玉恍然,忽而明白过来她为何会是半人半妖之身、难怪会如此气息混杂。
  陈知枝见文玉半晌未答话,唯恐是不相信她的身份,于是赶忙解下腰间的宝瓶,呈与文玉眼前。
  姑姑请看,这是当日春神娘娘留给爹爹的宝瓶。
  我真的是陈知枝,姑姑。
  请姑姑过目。
  过往的一切飘散如烟,急促的话语声将文玉拉回现实,她循声往下,正瞧见那只通身瓷白的宝瓶
  纵使百年已过,可蕴藏其中的神力仍能寻到师父的影子,可见这确实是师父赠给陈勉的那只不假。
  只是这样的想法甫一出现,文玉却陡然自责起来。
  她怎么能真的下意识地核验这只宝瓶呢?
  她怎么能不认得知枝呢?
  她怎么能
  文玉悔恨万分,忙不迭伸出两手将知枝扶起,又亲自将那宝瓶重新系回她腰间。
  我知道,我知道,你是知枝。文玉轻轻揽住知枝的肩背,宽慰道。
  可一时之间,她竟有些分不清,到底是宽慰知枝,还是宽慰自己。
  那时候枝白对她的劝告犹在耳畔,可她当初的懵懂疑惑到如今也只不过是一知半解。
  她虽在俗世浮沉,却始终无法挣扎上岸。
  第253章
  枝白三百前便参透的缘法,便做下的选择,她到三百年后的今日,仍旧不能做到。
  文玉单手拥着陈知枝,一时相对无言。
  一旁的郁昶沉默不语,只安静地立于文玉身侧。
  目光扫过哭的难以止息的小道,郁昶眸光微闪。
  陈知枝,他不认得,却曾在往生客栈听文玉提起过。
  那是另一段故事,一段与他无关的故事。
  正因为与他无关,此刻他想插话也找不到合适的当口,似乎被隔绝在她二人之外。
  掩于袖中的指尖蜷缩着,郁昶不置一词。
  文玉闭了闭目,敛去心思。
  参不透便参不透罢,横竖百年已过,她还有下一个百年。
  为陈知枝绑上穗带的时候,文玉忽然想起,这宝瓶还是当初师父为了救枝白才托付给陈勉的,当日叫陈勉以宝瓶中的神水浇灌枝白,也不知后来枝白如何?如今她又在何处?
  你娘亲呢?文玉很好奇。
  陈知枝抹一把眼泪花,垂眸抽抽搭搭地看着文玉的动作,老实答道:爹爹的转世今日出生,我娘亲忙着接生去了。
  文玉手上一顿,险些将宝瓶系歪。可看着陈知枝风轻云淡的模样不似作伪,更反倒对她话中所言似乎是习以为常般,这可将文玉吓得不轻。
  转世?文玉没能压制住自己的疑惑,难以置信地问道,你是说你娘亲在追寻你爹爹陈勉的转世。
  是。陈知枝颔首肯定道。
  相较之文玉的满目惊诧,陈知枝就要淡然许多。
  她知道,姑姑想要问的事一定很多很多,也许会多到不知从何而起。
  但是没关系,她可以慢慢说给姑姑听。不论是事关她爹爹娘亲的,还是事关从前
  这些答案,她准备了数百年,早已烂熟于心、倒背如流。
  知枝双手拉住文玉的衣袖,此刻全然忘记了方才的惊险与害怕,她满眼只她姑姑一人。
  姑姑,你听我说
  垂眼看着知枝真挚的目光,文玉稍显无措,好半晌也不能说出一言半句。
  除却在江阳府的那段时日她有过众多好友外,她在地府任职的这三百年,看着来来往往的怨魂、鬼差,长久的不与人打交道令她变得有些麻木。
  自那时得春神娘娘搭救,爹爹便每日以宝瓶中的三光神水浇灌娘亲的栀子原身。
  陈知枝自顾自地说起来,言语的时候甚至又不禁眼泛泪花。
  文玉别无他法,虽有些生疏,但还是尽力反握住知枝的双手,有一搭没一搭地轻捏着其掌心,只希望这样能给她些许安慰。
  苍天不负,神仙眷顾。说这话的时候,陈知枝自然而然地垂目看向腰间的宝瓶。
  这样说来,还真是神仙眷顾。
  当初若非春神娘娘,她娘亲怕是很难再重现于世,更遑论与爹爹再度聚首。
  文玉的视线亦随陈知枝一道看向那只宝瓶。
  那时候她险些不能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如今来看,重新修炼对于枝白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在爹爹日复一日呵护、年复一年的坚持下,终于在第三十八年后的一个夏至。
  陈知枝抬眼望向文玉,朦胧泪眼中总算有了些许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激动。
  一场落雨,于栀子叶青花白、将开未开之时,娘亲得以重塑肉身。
  当时的离别,总算有了相逢,这场守候,也终于有了结尾。
  爹爹与娘亲在雨后初晴的屋檐下、于枝繁叶茂的花丛前,总算再续前缘。
  陈知枝哽咽着,她知道娘亲放弃了许多,爹爹亦付出了许多,幸好、幸好最终结局纵使有遗憾,也很是圆满。
  这是好事。文玉眼眶湿润,亦不禁为其感到庆幸,好事。
  师父当日将三光神水赠予陈勉,亦只说心诚则灵、总有来日,却并未明言会是什么时候。
  陈勉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亦是他与枝白的造化。
  得知她二人最终相见,文玉不由得想起师父说的那句
  山海自有归期,风雨总会相逢。
  枝白和陈勉有他们的相逢,那她与宋凛生
  能有再会的那天吗?
  好事,自然是好事。陈知枝肯定地点点头,又立刻摇摇头,可是
  见她话音转折,心绪低沉,文玉眸光一闪,神情亦凝重起来。
  她从前亦是妖,亦明白枝白的处境和将要面对的一切。
  即便陈知枝尚未说完,文玉似乎也能猜出她接下来会提到的是什么。
  似乎鼓足了极大的勇气,陈知枝反复吐纳几口之后,严肃地说道:可是人欲无穷,寿元却有尽。在娘亲化形成功的那个冬日,爹爹便随着第一场落雪而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