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不管如何都化作了呼噜呼噜的吃馄饨声。
带着虾皮,纯肉馅儿的馄饨差点鲜掉他们的舌头。
而这一晚也成了他们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过去多久都十分鲜活,心里发烫。
四点就要去火车站,他们三点半差不多就起了,洗漱完退了房,扛着钱和货出去。
这个点很早,但总有早起干活想多挣俩钱的。
赵章他们就找到了这么一个早点摊,吃了早饭,又买了馒头,不是没有肉包子,那个凉了真不一定有馒头好吃。
扛着馒头就赶去火车站了,这个点可没公汽,要走过去。
还好货少了很多,轮流扛也没很累。
到了火车站,火车还没到站,赵章他们跟车站要了热水,捧着搪瓷缸子在那喝。
也不敢多喝,就润润嗓子,暖暖胃。
火车一到站,就往上冲。
他们还没坐下,火车哐当哐当开走了。
这回县里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只有一张坐票,其他全都是站票。
赵章:“那俺就坐了啊。”
张来旺:“大头哥,你坐你坐,你该得的。”
张冬来:“大头哥你辛苦了,谁不让大头哥坐俺张冬来第一个骂回去。”
张来旺:“……”可恶,又输给他了。
乔秋看着坐下去的赵章,所以你就是客气一下?
谁说你老实的?
俺看俺都比你老实。
想起自己之前天降媳妇的事儿,算了,他还能指望啥?
坐着坐久了其实也没那么舒服,赵章就站起来让其他人坐坐,头一个就是张来旺。
张来旺:大头哥就是想着俺,俺还是大头哥最看重的。
一个位子愣是让张来旺坐出了自豪感。
赵章:不知道又脑补啥了。
从省城到县里要一天一夜。
馒头就是这么派上用场的,中午一顿,晚上一顿,下了火车除了站点再去找个早餐摊子吃早饭,吃完了挤公汽回镇上。
镇上不及县城大,但他们镇这会儿有集市,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往镇上去。
毕竟快要过年了,再怎么节省的人这么会儿都要敞开腰包买买买。
赵章哪会待县里啊,再说了县里那些人也看不上尼龙袜,也不稀罕军大衣不是。
下了公汽那他们直奔摆集市的地方,现在差不多八点多,在未来不是刚上班就是还没上班的点,对集市来说却并不早。
好位置都被占了,赵章他们找了找最后找了个空旷的地方。
赵章前天嗓子哑了,中午的时候就买了个喇叭,那天后来他也没用。
这会儿么,他拿出来一放。
“大甩卖大甩卖,清仓大甩卖,一件厚厚的军大衣只要五十,只要五十,卖完就没了,先到先得先到先得。”
“尼龙袜尼龙袜一块钱八双的尼龙袜,错过就再也没有了,尼龙袜尼龙袜一块钱八双,一块钱八双的尼龙袜!”
两段词循环,五十,一块钱八双,卖完就没了,就再也没有了把附近的人直接给洗脑了。
客人还没有呢,摊贩老板先问了,“你这一件军大衣只要五十啊?”
在城里军大衣已经不受推崇了,但是乡下还是特受欢迎的。
厚实保暖,意义还不一样,在他们看来一件卖到六七十,甚至八十一件都是正常。
五十一件可不就便宜么。
赵章:“真的,跟俺们身上的一模一样,你摸摸。”
他伸出手让对方摸袖子,对方鬼使神差就听了赵章的话去摸了,这一摸,真厚实啊,他都能感觉到热气儿了。
还好赵章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然不知道要不要说那是他的体温。
赵章又往后退了一步转个圈,“你看看这长度,这款式,板正的很,绝对是好货,要不是就这么几件了,俺又赶着回家过年,俺才不会卖五十。”
摊贩老板还没说啥,往这边走的路人先说了,“五十?给我来一件。”
“来旺给这位帅哥拿一件。”
“哎。”来旺应的干脆,把黑布上摆着的军大衣拿起来一抖,旁边的张冬来接过五十块后,他问:“帅哥,这军大衣你看是要装起来,还是直接穿上?”
路人大哥看着那件军大衣直乐呵,“装起来干啥,给我给我,我要穿上。”
张来旺闻言递给路人大哥,路人大哥脱下袄子一穿,整个人别提多暖和了,人看着也更有精气神。
第418章 ‘老实憨厚’农民工(10)
摊贩老板立马说:“给俺也来一件,要装起来。”他要带回去给儿子穿,过完年要相亲的。
卖出去两件,一波闻声赶来的客人把这边包围了。
“俺要一件军大衣。”
“尼龙袜真的一块钱八双啊?能不能再便宜一点?”
“给俺来七十二双,是不是九块钱?”
“这还有别的啊,这发圈看着真漂亮,多少钱啊?”
“五毛两个?给俺来俩。”
刚才还冷冷清清,这会儿却是热闹非凡,话都听不清了。
赵章怎么喊都没用,只能顾着前面的顾客,问清楚了,收了钱让人拿货。
还有人想顺手牵羊的,他们这这么多双眼睛呢,直接给抓住了,把人胳膊拧的嚎出杀猪叫。
杀鸡儆猴,没人敢动了。
而片刻的安静后摊子又恢复了热闹。
乔秋他娘到集市上买东西,看到这边围着这么多人就往前凑。
这一挤进来看到穿着军大衣的赵章等人,再仔细一瞧自家老三也在里面。
想说点什么,但这会儿又不是说话的时候。
她这一迟疑,后面的人就说:“你买不买?不买就出去,别挡着俺买。”
“俺俺……”乔秋他娘犹豫着,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乔秋却是听着声音熟悉,抬起头看到了他娘。
“娘,你咋来了?”
他跟把姚树青拉过来,自己出来跟他娘说一声,“俺中午就回去,有啥事回去再说。”
“哎,哎。”乔秋他娘就看着乔秋挤了回去。
“大甩卖大甩卖,清仓大甩卖,一件厚厚的军大衣只要五十,只要五十,卖完就没了,先到先得先到先得。”
“尼龙袜尼龙袜一块钱八双的尼龙袜,错过就再也没有了,尼龙袜尼龙袜一块钱八双,一块钱八双的尼龙袜!”
大喇叭声在她耳边回响,她一拍大腿,“俺东西还没买。”
这么便宜,老三亏不亏啊?
不管亏不亏,她毫不犹豫的挤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心满意足的拿着一大袋子出来,乐颠颠的继续逛集市。
把该卖的都买了,和两个儿媳妇在路口汇合往村里走。
赵章这边尼龙袜已经卖干净了,真的,就跟不要钱一样。
不过一块钱八双在他们眼里的确和不要钱差不多。
毕竟在城里这尼龙袜闷热不透气,在乡下地位就不一样了,保暖,耐穿,好着呢。
以前多贵啊,现在一块钱八双呢。
不买就是亏!
所以都是几十双几十双的买,一万五千双愣是没撑俩小时。不要太疯狂。
军大衣也是,七十一件全卖光了,赵章他们身上的都差点被扒下来。
赵章赶紧拿着喇叭去重新录了,这才没人惦记他们身上的军大衣。
剩下的东西集市还没散就卖光了。
他们将空袋子一塞,在镇上饭馆好好搓一顿,把剩下的东西一分才回村里。
不过他们还没进村,在集市上卖东西的事情已经在村里传开了。
倒不是乔秋他娘说的,去集市也不只她一个。
所以他们一回来村里人就围着他们问:“你们不是去南方干活去了,咋在集市上卖东西?”
“是不是那边人不要你了?”
“俺跟你们说干这个不行,还是要踏踏实实干活。”
这一听就是要拿他人生经验大讲特讲的。
“俺先回了,你们晚上来俺家一趟。”
赵章留了话就遁了。
别人想抓都没抓住,暗自嘀咕:这张大头出去了回来一趟咋就跟泥鳅似的滑不溜手。
他们嘀咕的时候赵章已经进了家门,都在村里门要不半敞着,要不随便一带,白日里很少会上锁。
赵章这刚一进门,就嚎了一嗓子,“娘你大儿子回来了。”
里面的王春夏听到动静赶忙跑出来,“大头,俺家大头回来了。”
王春夏一出来就看到脸黑夋夋的大儿子,嘴里一个劲的嚷嚷:“瘦了瘦了……”
走上前了才发现赵章穿了一身军大衣,先的精神很多,“你这头发太埋汰了,得剃了。”
赵章摸了摸头发,穿过来事情太多,工地里大家也都差不多,倒是没注意这个。
“好嘞,俺晚点就去镇上让剃头师傅给剃了。”
“娘,小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