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67节
“仙文!”
“这定然是仙文啊!竟然这般工整方正,富有美感!怪不得仙人们以此为文字!”
“此等文字,简洁美丽,分明更加易于学习啊!”
“而且李大人刚刚所念的内容,臣用来与这文字一一对应起来阅读。”
“竟然有一多半,都是臣能够辨认出来的。”
“李大人实在是太过自谦了,臣认为,这仙文十分利于推广!”
李意听后,不由得有些懵:
真的假的?
他们对这后世的楷书,接受能力这么强吗?
还是说......这周青臣在拍自己的马屁?
李意本来还以为,楷书会因为和大篆差距过大而无法推广来着。
——
一旁看过李意所书写的文字后的李斯,也是有些勉强的露出一个笑容:
“李大人这仙文......当真是不凡,李斯佩服不已。”
虽然他很想贬低一番李意这所谓的仙文。
但是在他见到这种文字后。
却是说不出话来了,甚至心底对这种美妙的文字颇为的敬佩。
李斯觉得自己,压根不可能创造出比这还优秀的字体。
嬴政同样对这后世的楷书十分满意:
“李意,你回去后将这仙文全部整理出来。”
“整理出与大篆相对应的仙文,用作我大秦日后推广学习。”
李意眨了眨眼睛,不由得有些愣住。
他万万没想到这后世汉字,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获得众人的认可了?
其实,这主要还是李意自己想岔了。
他只是单纯去考虑:后世的楷书和大篆差距过大可能无法被认同。
但是他却忘记了一点。
这楷书终究还是源自于大篆小篆的。
大家本就是一脉相承的文字。
古人对这种长得好看而且十分工整美观的文字,自然天生就有好感。
不然秦朝又怎么会出现隶书这种字体呢?并且将其与小篆相结合。
小篆简化于大篆,隶书简化于小篆,楷书简化于隶书。
这些字体,本身就是一脉相承的。
汉隶唐楷,并不是虚言。
隶书和后世的楷书差距可以说是非常小了的。
再加上李意的“仙文”加持,让众人更是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哪怕是书法大家的李斯,看到这般明显自成体系的文字,也只能是自叹不如。
其他人自然同样会惊叹于这楷书的结构和美观。
至于能不能接受学习新文字的问题?
那自然更不算什么事儿了!
要知道,这大秦的朝堂上,本身就是汇聚了的各国各地的人才。
可以说——秦国就是六国的人才聚集地。
就比如那廷尉李斯,他自己都是出身楚国,自然也是精通楚地文字的。
所以说,能在大秦朝堂上当官的,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几门“外语”,因此压根就不介意再多学一门。
——
当然,这些大臣们毫无例外的。
全部都选择性的无视了那第二种完全看不懂的奇怪仙文!(英文)
虽然这个仙文,看起来似乎也有一定的规律。
但是......他们是看不懂一点儿,自然就将其直接抛之脑后了。
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楷书”的身上。
——
嬴政见统一文字的事情已经有了结果,便继续开口道:
“朕不光打算书同文,还准备车同轨,行同伦。”
“统一各地混乱不一的度量衡。”
“李意,不知道你对此可有什么见解,有什么具体可实行的方法?”
他这次是直接问李意了,其余的众多大臣听后却没有说什么。
毕竟,李意这个“仙文”属实有些震到他们了。
甚至不少人在心中已经相信了:这李意,很可能真的从仙界而来!不然哪里来的仙文?
当然。
依然有些大臣内心是不信这个仙界之说的。
不过......他们心中对李意的评价同样是急剧提升。
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文字,应当是那李意创造而出的。
而能创造出这种不凡文字的人,又岂是一般人?
绝对拥有经天纬地之才!
呃...李斯就是如此想的。
因此,他现在越来越重视李意了:
“这李意,当真是不容小觑啊。”
——
李意听到嬴政的问话后。
略一思索,便将印象中秦朝实行的一些方案给大致说了出来。
比如车同轨以六尺为标准什么的。
至于一些他想不起来的。
他便让嬴政自己去和众多大臣探讨去了。
毕竟,总不能自己把风头全给抢了吧。
自己还是很低调的。
很快,这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变革,便在李意的主导下敲定了大概方向。
——
“今日朝会,诸卿可还有什么要商议的吗?”
解决了困扰自己颇久的问题,嬴政心情很好的看向各位大臣。
这是每次朝会的后半段。
是用来让各位大臣上谏的时间。
一直没有说什么话的治粟内史张鸿听到后,当即开口道:
“陛下,臣恳请封赏炼药师李意!”
“李大人所制的耧车,效果非凡,可以日种一顷。”
“日后我大秦的粮食产量将因此大幅度提升!”
众大臣:“......”
这李意,又干什么大事了?
张鸿这个死脑筋,怎么突然在为他请功?
还有,这耧车又是什么东西?竟然能日种一顷!
大臣们现在算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现在每次朝会,这个李意貌似都是主角啊!
第一次他求取天火......爵进三级。
第二次他制造新犁......爵进四级。
这一次他不仅弄出了“仙文”,貌似还又弄出了一个什么“耧车”?
莫非......他又要进爵了?
可是,哪有人每次朝会都能进爵的啊!
这也太离谱了吧。
真要这样下去,是不是一个月后,他李意都能封侯了?
可是明明他十天前,都还只是个毫无爵位的方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