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135节
“若是那些匈奴在你击破数个部落之后,便开始集结起来了该如何?”
“如果聚集起了七八万的匈奴士兵。”
“尔等以少敌多,终究是有些不妥。”
李信听后摇了摇头:
“首先,那匈奴胆怯打仗之时稍显败局便会落荒而逃。”
“初春时节那匈奴单于不一定能够调的动各地的匈奴。”
“哪怕他真的能够调动,又如何?”
“只需要打的足够快,让他们来不及聚集起来便可。”
“我秦军一路上轻装简行,不带任何粮草辎重。”
“他们如何能有机会集结?”
“待到我打到那匈奴王庭,他们怕是都不一定能够集结起两万大军。”
“那匈奴人蛮夷之辈,可不是我大秦军士。”
“他们想要调动兵力,可是相当困难的。”
李信非常的自信。
他说这些话语并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在心中分析过无数次的。
李信在领兵打仗方面的能力是很强的,单论正面作战以及兵法谋略方面皆是顶尖水平。
王贲听到李信的话语后,则是不由得有些沉默。
对于李信的言论,他其实无法反驳。
他不由得想到了父亲王翦当年对李信伐楚的评价:
“李信此人用兵奇,敢于以少搏多,以快打慢。”
“而我王翦用兵正,擅长于堂堂正正以势压人。”
“真要说起正面领兵之能,为父多半可能还真的不如他。”
“他用二十万士兵能打出的效果,我可能得需要个三四十万才行。”
“若是真让他伐楚成功,我王氏确实有些危险了。”
“不过很可惜,他李信在人心方面远不如我......此去伐楚,他必败。”
“为父在当世顶尖将领中,论领兵之能可能是最差的一个。”
“但是若论人心方面,为父可以不毫不客气的自称第一。”
“你看看那白起廉颇和那赵牧,哪一个领兵作战之能不都比我强多了?”
“可惜他们最终又落得个什么下场呢?”
“这战争一道啊。”
“你单纯能打,是没有用的。”
“你还得懂得人心。”
“儿啊,你要记住一点——上兵伐谋啊......”
第120章 泼天的功劳,都是廷尉您的啊!
因此,受到父亲的影响。
王贲的统兵之法与王翦实则相近。
皆是求稳,鲜少涉险。
故而,他实际上并无与李信争此北击匈奴之功的想法。
毕竟,仅仅统率万余兵马深入草原,未免还是有些冒险了。
且如今自身爵位已至顶,亦无需争抢此功。
封无可封之际,更宜韬光养晦。
以避陛下猜忌......
思及此,王贲不再多言。
仅轻声提醒李信道:
“既然李将军如此自信,余便不再赘言。”
“然还望汝小心谨慎,切莫轻敌大意。”
李信听后则是点了点头:
“信自不会轻敌,信将以自家性命作为担保,此去势破匈奴。”
不少将领听闻后,纷纷是偃旗息鼓。
本来他们还打算出言和李信争夺一番出击匈奴的领兵权的。
但是这李信既然都下军令状了,那他们还是不要与他争了。
而且他们对北击匈奴是否能够成功,心里也没底。
虽然这如果办成了,绝对是大功一件。
如果搞砸了,白白损失一万骑兵,那可就惨了。
这一万骑兵的价值,可远不是一万步兵所能够比拟的。
光是培养成本就不知道是步兵的多少倍了。
王贲之子王离听闻李信所言之后,本欲恳请陛下遣己出征。
然而在他正欲启齿之时。
却被一旁的王贲拉住了,
王贲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如此。
王离见状虽然有些不解,但是也只能是就此打住。
——
嬴政今日于朝堂言及此事。
一是为了告知诸君:
“朕欲伐匈奴。”
二则是……
“仙府李意,铸钢铁、制马具,于我大秦乃大功。”
“爵升两级。”
众多大臣听后纷纷有些无言,同时又有些酸楚:
这李意果然又进爵了。
这使得一些原本准备弹劾李意大肆敛财的人。
仔细想想后还是觉得弹劾此事,应当延后再议。
不就是几处府邸吗?
又不值多少钱!
也就几十镒上百镒金罢了。
让仙府赚一笔怎么了?
就当庆祝他再次进爵,送的贺礼了。
——
而随着嬴政的话语落下。
众人倒是没敢放下心来。
生怕嬴政一会儿又开口说个什么:
“朕欲......”
不过好在,嬴政倒是没有继续放猛料了。
而是进入了朝会后半段的“自由讨论”环节。
这让诸多大臣悄然松了口气。
看来今天的大事儿也就这三件。
随后众多臣子则是开始上报,自己所在领域最近所需要尽早解决的一些问题。
不过大都是些小事儿。
真要是十万火急的大事,他们早就拟写奏章传上去了。
至于弹劾李意?
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没有开口。
自家也就损失个几十镒罢了,还是没必要因此得罪李意。
——
待得朝会结束后。
廷尉李斯竟然凑到了李意身旁。
微笑开口道:
“恭喜啊,仙府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