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249节
扶苏扫视了一番面前的考题,皱了皱眉:
“没想到这考题,竟然考得如此偏门。”
“倒是和老师预测的不太一样。”
他的老师淳于越,指导的都是儒家典籍中最为经典最为出名的部分。
而这考得却是儒家一众经典中,几乎最没存在感的一部分。
当然就算再没存在感,扶苏他也是倒背如流。
“如此考题,如何能显现出我儒家的精髓呢?”
扶苏不是因为题难而皱眉。
他单纯是觉得这考得似乎不太好。
对于寻常人来说,难是难了。
但是没有体现出儒家真正的内涵来啊。
不过当他看完大部分题目之后。
则是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因为他发现好像每一科都很偏门。
还好,扶苏对于这些内容都有所了解。
都能够对答如流。
除了算学一道的题太过复杂,略微有些麻烦以外。
科举的前面四科,并没能为难他多久。
花费小半天的时间,便已经答完了。
而其他公子就没那么好运了。
就连在公子中学识称得上前三的公子高。
都被这些奇葩的考题给整得有些头皮发麻。
“怎么尽皆是些偏门考题?”
“还有这算学,又是从哪里找出来的题目?”
“这些出题人是怎么想的?”
公子胡亥最近跟随淳于越学习了许久。
原本他还挺舍不得自家的老师赵高的。
不过在他发现淳于越那里每日吃的都是各种仙菜。
甚至比他在咸阳宫的待遇都好。
没多久,他就彻底忘记前任老师赵高了。
在淳于越府上和自家大哥扶苏潜心研究起儒学来了。
不过依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毕竟让他短时间内,变成儒生还是有些困难的。
淳于越在发现这个问题后。
已经为胡亥准备好一系列的后续学习计划。
不过这些都得等科举结束,确定少公子的封地再说。
若是日后胡亥被分封到远处去,淳于越自然是教不了他什么了。
故而胡亥最近的学习情况,其实并不乐观。
当然,他本来就学得不咋地。
看着面前宛如天书一般的考题,胡亥只得默默的翻到了后面的策论之上。
别问,问就是都不会。
本公子,还是看策论吧!
——
哪怕在一众贵族中都算是学识不错的公子们,都被这些考题弄得头疼不已。
就更别提那些贵族了。
在他们意识到考得都是没学过的东西之时。
纷纷在心里骂娘。
屈黑便是其中之一。
原本自信满满的他,看着一道道有些眼熟,但是不知晓答案的考题后。
他是彻底懵圈了。
只能凭感觉硬着头皮来做答。
而更让他吐血的是。
后面的策论大题,竟然还考察的是有关于仙术的问题!?
“难道说......昭老弟有什么内幕消息?”
第182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当然,考场里也不全是懵逼的考生。
比如我们的昭阳同学。
昭阳看着这试卷上一道又一的考题。
心中则是越发的佩服起来。
他佩服公子荣禄的预测之准确。
佩服自家父亲的先见之明。
佩服仙术学堂的算学之高深。
“这大部分的考题,竟然都在公子的书中有提及。”
“除了某些偏门地理常识没有预测到,其他都如公子所料。”
“不过这些常识我原本就背得滚瓜烂熟了,难不住我。”
“这算学也太简单了吧,不就列几个方程的事吗?”
昭阳做起题来,那是如有神助。
没多久便将前面四科题给做完了。
没办法。
考的都会!
实在是没难度啊!
随后昭阳看到后面的几道考察策论的题目之时。
则是沉吟了起来。
“竟然是......关于仙术发展的意义吗?”
“这不同样是我擅长的吗?”
“不过仙术的意义,简直说不完啊!我该从何处说起呢?”
“有了!可以从当初仙术学堂的启蒙课程内容说起。”
“这部分内容不仅浅显易懂,而且却从本质上揭示了仙术的意义”
......
“一统天下后,该当如何治理?”
要是放在以前。
昭阳可能会推崇“法儒结合”。
并且以此来作答。
以法家法治为主,儒家德治为辅。
但是如今的昭阳却不这么想了。
他现在的主张是——以大力发展仙术为主,法家法治与儒家德治为辅。
在昭阳看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要百姓富足了。
那么作奸犯科的概率,自然便会极大程度的降低。
人人生活有希望,能够吃饱穿暖。
哪怕没有严刑峻法的约束。
国家主体上也会呈现出祥和稳定。
只要发展仙术。
便能够实现这一切。
极大程度使国家和百姓富足。
由这一观点出发,昭阳还通过多方面举例来论证。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