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264节
而陛下在科举结束当天。
就批阅了十八位公子的试卷。
所以。
这公子们的成绩,那肯定是出来了。
陛下今天,八成便会借科举成绩来分封公子了。
而且还很可能决定出太子的人选。
这怎么能不让一众大臣浮想联翩?
代表着旧贵族利益的丞相王绾。
代表着法学派系的廷尉李斯。
代表着皇室宗亲利益的奉常嬴成。
代表着儒学派系的仆射淳于越。
又或是一心为国的治粟内史张鸿。
......
这些大臣们。
对于太子的人选,可都是有着不一样的心思的。
这太子一旦确定。
那么便意味着,未来大秦的发展格局也将确定下来。
所他们都希望这太子。
最好是能够支持自己那一派系的公子担任。
——
廷尉李斯一想到前天批阅试卷的时候。
成绩最好的公子,乃是公子荣禄和公子扶苏。
他的心情就颇为的郁闷。
因为这俩人......都不亲近自己啊!
公子扶苏就别提了。
脑子里全都是儒家思想。
公子荣禄嘛......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儒家还是法家。
但是他是那仙府李意的弟子啊!
而这李意非法非儒。
好像是秦墨巨子......
公子荣禄若是当上太子。
这以后的大秦......不会是墨家为主吧?
不可能!陛下绝对不会允许墨家当道的。
李斯当即是摇了摇头,把这个念头抛诸脑后。
就在李斯胡思乱想之时。
嬴政则来到了主位上。
——
“公子们的科举成绩已出。”
“朕现在欲分封公子于天下各地。”
“各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
嬴政扫视了众多大臣一眼。
同时将诸公子的科举成绩公布了出来。
当然。
准确的来说是公布了十四位公子的成绩。
一名小宦官将公子们的成绩传阅给一众大臣。
丞相王绾看了看公布的名单中所缺少的四位公子之后,不由得一怔。
「嗯?」
「扶苏、高、荣禄、胡亥这四人竟然都不在名单之中?」
「这么看来,陛下是比较看好这四位?所以不打算分封他们?」
「扶苏和胡亥的老师,不都是淳于越吗?」
「难道......陛下改变主意了,想以儒学治天下了?」
其他不少大臣都或多或少有着这种猜测。
当然。
淳于越就完全不这么想。
这少公子胡亥是啥水平。
他淳于越作为胡亥的新老师,还是很清楚的。
......
作为公子们的评卷人。
李斯、张鸿和嬴成则是想法一致。
这少公子胡亥。
多半是考得太差了。
所以陛下不打算分封他。
这分封名单上没他,倒是也很正常。
......
王绾思索了一番后。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他率先出言道:
“陛下,这故齐地十分富庶。”
“并且距离关中颇为遥远。”
“应当尽快分封公子为王,前去镇守才是。”
“还有那故楚地,极为广阔多有不臣之辈。”
“也应当尽早分封公子以稳定民心。”
“臣建议根据公子们的分数从高到底,分封到这些地区。”
“将成绩好的公子分封到富庶之地,将成绩差的公子分封到偏远之地。”
御史大夫冯劫则摇了摇头反对道:
“臣反倒是认为,应当让成绩差的公子前去富庶之地。”
“让成绩好的公子,前去这偏远之地。”
“富庶之地,无需多少能力便可以管好。”
“偏远之地不臣之辈甚众,反而更需要能力杰出的公子镇守。”
王绾听到冯劫的话语后,则是眉头一皱:
“成绩好的公子被分封到偏远苦寒之地。”
“成绩差的公子却能够被分封到富庶之地。”
“这岂不是有失公平?”
冯劫不置可否的道:
“丞相此言差矣!”
“这分封自当以我大秦的稳定为重。”
“如此合情合理的做法,又怎么能叫有失公平呢?”
两位大臣一时间因此而争辩起来。
二人说的。
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
他们之所以会意见相悖。
倒不是他们内心真的是这么想到的。
完全是因为公子中......有他们自家的后辈啊。
嬴政的后宫。
因为一些利益交换的缘故。
既有王氏的女子,也有冯氏的女子。
所以这些公子里。
有的是王氏的女子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