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历史军事>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284节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284节

  其实和自己以及老师的主张,极为的相似。
  既注重仁治,又没有忽视掉法治。
  虽然可能内核上有所不同。
  但是大方向上,应该是差不多的。
  不得不说公子高的想法,还真没错。
  因为嬴政......确实就是看在这一点的缘故上才给了他高分,并且将其纳入太子备选的。
  第195章 法理
  李意听到公子高的话语后,不由得摸了摸下巴:
  嗯......自己的理念和他们相近吗?
  好像是有一些。
  不过真要说起来的话。
  貌似每一家的理念,或多或少都有和自己相近的地方吧。
  不过既然公子高主动来请教,李意倒是也不介意指点一下。
  毕竟,嬴政在公布成绩的那一天。
  便已经将对于这三位公子未来的安排透露给了自己。
  所以,李意对于大秦未来的“太子人选”还是心中有数的。
  并不会因为公子高不是自己的弟子就敝帚自珍。
  他反而更希望这三位公子,最好都能够达到嬴政内心的期望。
  李意看了看公子高,轻轻笑了笑:
  “不知公子有何需要解惑的?”
  “可以说与在下听听,不过是否能够为公子解惑在下也没有十足把握。”
  毕竟要是公子高问的是一些比较无解的哲学问题,李意可回答不上来。
  公子高以为李意是在自谦。
  因此是一脸敬佩的道:
  “仙府不必自谦,世人皆知仙府学究天人,说是当世圣人亦不为过。”
  “想来定能为高解惑。”
  李意听后不由得嘴角一抽。
  怎么感觉......这公子高是在捧杀我啊?
  不过看公子高那一脸诚恳的表情,李意也不好多说什么。
  便继续等待着公子高的下文。
  “仙府,高认为实行律法之时。”
  “应当辅以仁治。”
  “应当刚柔并济。”
  “以律法来约束人性之恶。”
  “以仁义来引导人性向善。”
  “礼义和法度相结合,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
  “单纯礼治和单纯的法治,都难以长久。”
  “不知仙府可否认同高的观点?”
  李意听后微微颔首:
  “公子言之有理,刚过易折、过犹不及。”
  公子高听到李意的认同后,则是继续开口道:
  “故而高近来打算适当修改如今大秦的律法。”
  “最好能够兼顾法理和人情,在法治的同时实行仁治。”
  “而且,高在处理关中一带的律法案件之时。”
  “也确实碰到了一些令高颇为为难的情况。”
  “有的人虽然触犯了大秦律法,甚至罪无可恕,但是在得知那人的背景和犯罪的缘由之后,高却不太愿判其死刑。”
  “还有的人虽然表面上没有触犯律法,但是在高看来他实际上应当处死。”
  “高因此开始尝试逐一修改完善律法。”
  “但是却发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很难通过简单的修改律法得到改善。”
  “甚至有些时候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需要考虑的因素过多,非是修改几条律法就可以完善的。”
  “廷尉也劝说我,只需要严格遵守律法即可。”
  “无需考虑其他外在缘由。”
  “人性本恶,不论是出于何种缘故,他们既然触犯了律法,那么便不值得同情。”
  “既然没能克制住内心的恶,自然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若是给律法增添太多的外在考量,只会影响律法的实行难度,从而让底层负责断案的官员为难。”
  “这让高十分的苦恼,难道高的想法是错的吗?”
  李意听后略微沉默了一下,随后开口问道:
  “让公子你不愿意判处死刑的那个案件可否说给在下听听?”
  公子高点了点头:
  “那是蓝田县内村落的一黔首,他时常受其邻居欺辱,但是他平日大都容忍。”
  “一日见邻居欺其母辱其妻,他忍无可忍,故怒而杀之。”
  “按大秦律法,杀人者理应处死。”
  “可是高认为,他其实情有可原不应当被处死。”
  “其邻欺辱妻母,本就触犯大秦律法,杀之应当无罪。”
  “然而廷尉却说,这种情况应该报官告奸,而非怒而杀人。”
  “若是人人都如他这般行事,大秦就要动荡不堪了。”
  李意听后点了点头:
  “廷尉所言,倒是也不无道理。”
  公子高有些无奈:“仙府您也认为一切应当以律法为准吗?”
  李意摇了摇头:
  “这还需要从更多方面来考量。”
  “比如他时常受到欺辱,与其同村之人为何不告奸?”
  “其是否有报官意向,或是说报官无用,比如其邻和官员有所勾结,所以他只能奋起反抗。”
  “邻居具体是如何欺辱妻母,言辞是否有夸大,比如只是发生口角,而非欺辱。”
  “这些都需要一个定论,才能确定他是否无辜。”
  单单听公子高的口述,李意也难以判定此人的罪行。
  公子高听后则是思索了一番:
  “据村民所说,其邻居确实多有欺辱,不过并不是太过分,没有到触犯律法的程度。”
  “当日事发之时,其邻居确实和其妻母在一起。”
  “至于报官,那黔首未曾报官,应当是觉得即便报官也无用。”
  “至于邻居和官员勾结,倒是不可能,其邻居也不过是一黔首而已,最多在村中比较蛮横。”
  李意点了点头:
  “如此说来,确实不能轻易为其脱罪。”
  “虽然法理也需要讲人情,但是更要讲证据,若是没有证据一切皆是枉然。”
  公子高听后,不由得皱了皱眉:
  “可是若是其所言皆是为真呢?”
  “那岂不是错杀好人了吗?”
  李意摇了摇头:
  “即便是其所言皆真,也不能仅靠他一人之言就定罪。”
  “需得多方的人证物证,方能证明他的清白。否则,若是有人借此漏洞故意杀人,又当如何?”
  李意顿了顿,接着说道:
  “律法的存在,便是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若因人情而忽视律法不讲究实证,律法的威严何在?”
  公子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可是......”
  “若是真的错不在他的话......”
  随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似乎有些怅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