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今日可展颜 第52节
无人不赞他们二人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金童玉女。
桓家是南边几百年来鼎盛的大族,谢家则是南渡的北方士族中的翘楚,家中都人才辈出。
不同的是,到了这一代。桓府依然有年纪轻轻便是天子近臣的桓炎,有曾是玉面少将的桓烁,有“桓氏双姝”之名的桓灵和桓荧。
谢家就差了一些,声名人才皆出众的谢家儿郎,只余谢霁一人。
这桩大族联姻,婚事办得庄重而热闹。沉浸在热闹喜悦余韵的桓府众人谁也不会想到,在结束了这样的热闹之后,他们居然听闻了这样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或者说,他们得知了来自前线不妙的战况。
今日本是一个艳阳天,晚间却落了一场雨。雨势虽小,但淅淅沥沥不断绝,惹人心头烦躁。
海陵郡的山匪作乱并不简单,他们势力极大,甚至与海宁县的官府有所勾连,企图扯起反旗,占山为王。
而先前,梁易带的只是预估剿匪所需的兵力,本打算是联合当地兵力共同剿匪。可现在,海宁县的兵明目张胆地倒戈了,敌我力量差距骤然间拉大。
前线的局势,突然就变换得极度不明朗。
众人神色由喜转忧,梁易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区区山匪不足让他惧怕。
可桓煜却是正经训练都没参加几次的愣头青。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拼杀,实在没法让人不担心他。
桓沣是众人的主心骨,他镇定道:“明日朝会,陛下会有安排。不必忧虑。”
程素也安慰道:“与之在,他不会让三郎有事的。”
众人又放下了心。再怎么样,梁易都会照顾桓煜的,事情没有他们想的那样糟糕。
——
海陵郡,海宁县城。
自到了这里,满是立功之心的桓煜就饱含斗志,恨不得立即冲上山去将山匪全部杀个片甲不留。
可梁易却让他和季年带着人乔装去了海宁县。
起初,他很不乐意。
后来,在明白全部的计划之后,他才理解了梁易的深意。
在消息传到建康之时,梁易这边已经将山匪和海宁县与山匪合谋的官员士兵一网打尽。
桓煜崇拜得不行,眼睛里都冒着星星:“大姐夫,你可真是太厉害了!早早就有准备,我们才能这么快获胜。”
这是少年第一次参与作战,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且胜得十分漂亮。
桓煜激动不已,兴奋得好几晚上没睡着觉。他觉得他大概是难得的奇才!有朝一日,他也能做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反贼尽数伏诛,梁易暂时接管了海宁县城。他打算整顿一番,等战报传回建康,新的官员到任之后就带领大军返回。
在这之前,他让人好好拷问了一番与山匪勾结的前海宁县令饶祥。海宁县衙门以他为首,主要官员竟全部投向了反贼。至于底下的人,早已不清不楚地跟着他们干了许多坏事。
各种手段都用上了,极端的痛苦之下,饶祥那伙人还是不肯轻易吐露实情,甚至有几个尝试咬舌自尽的,好在被梁易的人及时拦下。
梁易见问不出什么,派了一队身手极好,能以一敌百的士兵传海陵郡守耿洲来问话。
他实在不知这郡守是眼盲心也盲,还是刻意放松助纣为虐。
若是前者,失察之罪难免。若是后者,恐怕会遭到反抗,便直接将人绑来。
一辆马车从建陵县方向而来,马蹄飞快,路面上尘土飞扬,路边的野草被扬起又落下的灰尘覆盖。
这里方才经历了动乱,全城戒严。没有普通百姓会不长眼地往这里来。
海陵郡治位于建陵县,见马车从建陵县方向而来,城门的守卫以为是被传唤的海陵郡守耿洲到了,心里奇怪派去传唤耿洲的一队人马怎么没有同回。
没想,马车门被粗鲁地一把推开,车上跳下来了一个干瘦的中年男人,背驼得很厉害,好似缩在了龟壳里。
虽然他身材瘦小,相貌普通到混在人堆里就认不出了,但眼神非常凶狠,语气更是恶
狠狠的:“我要见你们将军!”
门口守卫丝毫不怵:“你以为你是谁?还想见我们将军!你不配!”
守卫高高举起手中长枪,枪尖直直冲着他:“快走!大将军接管海宁县城,不许进出。违者以反贼论处。”
男人笑得阴沉沉:“我不能进,不知,车上这二位,能不能进?”
一个人被大力丢到男人脚下,仔细去看会发现是位锦衣华服的青年,只是衣裳都沾了泥,已然是晕了过去。在青年男子落地的一瞬间,男人的脚踩住了他的肚子。
接着,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女人灵活地退了出来,她眸光充满寒意,手上拿着一把泛着银光的匕首,匕首锋利的尖对准了后面人白嫩的脖子。
那截白生生的脖颈属于一位行动迟缓的孕妇,面容美丽而憔悴。她双手抱着圆鼓鼓的肚子,神情痛苦万分。
守卫并不认识这二人,枪尖又向前几分:“光天化日,绑架之举,你可知该当何罪?”
一直未出声的女人大笑:“你是个眼拙的,快叫你们大将军出来。”
她匕首又抵进几分,刀尖处渗出血来。
“若是晚了,他这未出生的小舅子,亦或是小姨妹,可就保不住了。”
男人阴仄仄地勾起唇角,目光在孕妇的肚子上停留:“我们烂命一条,便是今日死在这里,也没什么好可惜的。但是这肚子里,可是高贵的宣城桓氏和海陵孟氏的血脉。若是因你的失职没了,你、”他手指用力,一一指过在场士兵,语气狠辣,“你们,还会有命在吗?”
听闻这话,其他附近的士兵盯着晕过去的青年男子和孕妇仔细辨认,想确认这二人究竟是不是在诈他们
很快,有眼尖的认了出来:“是桓府三爷和三夫人!快去禀报大将军!”
——
十月,海宁县新县令到任,梁易班师回朝。
深秋了,建康城的早晚已经很冷,女郎们聚在府里的各处楼阁,只能窝在屋子里避开寒冷。
公孙沛的肚子已经七个月,行动上已经很不便,便极少出自己的院子。
这日中午,桓灵和裴真去看过她,姑嫂几人一起用了午膳。孕妇嗜睡,桓灵和裴真也就没多打扰,相携而去。
午间还算温暖,姐妹二人就挽着手慢慢走着。好消息传回后,家里人的心情都放松了很多。
裴真拉着桓灵,语气期待:“大表姐,我们去瞧大军回城吧。我还未瞧过呢。”
她十三岁到十六岁都在吴兴郡为父母守孝,基本不出门。
在桓府住了一段日子,裴真也不再那么谨慎小心,爱同姐妹们说些可爱的玩笑话,也会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但自从九月,战况不明后,桓府众人皆忧心忡忡。
他们实在没办法不担心桓煜。
桓家已经因为山匪失去了桓烁的建康和明朗,他们不能接受桓煜再出什么差池。
姐妹二人那段日子再也没有逛过街或是去城外散心。她们日日守在家里,等着前线的消息传回。
这期间,桓荧也回来了几次,成婚后的她好似比婚前稳重沉默了许多,不再说笑玩乐。
但因家中氛围紧张,大家也都只当她是担心桓煜,未做他想。
九月中,他们收到海陵孟家的急信,信上说桓渺和孟俞无故失踪。
又一个坏消息!
家中众人更是心都揪成了一团。
算算时间,孟俞当时怀胎已有八月。一个接近产期的孕妇,不明原因的失踪,实在让人难以乐观。
桓沣当机立断,派出了桓府的部曲,预备前往海陵寻找他们的踪迹。桓烁也自告奋勇要同去。
家中众人担心难过得无以复加,各个都瘦了一圈。
但好在人还没出发,第二日一早,他们就接到了桓煜报平安的信。
桓煜的信是匆匆写的,很简短。信上说,桓渺和孟俞同他们在一处,而且孟俞提前发动,生产了一个男孩,母子平安。
各种缘由,桓煜没有在信中细说,只说待回来时再详谈。
但这短短的一封信,已经足够叫人放下心来。
无论如何,家中个个都平安就好。
桓灵很乐意看到裴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自然应了她:“好呀,再叫上阿娘和二哥吧。”
如今,桓烁也不再抗拒出门。
建康城的家人中,桓荧嫁人了,不能日日回来。公孙沛也已经怀胎七月,不宜再出门。其他的几个男人都要出去当值,一个比一个忙。
桓灵爱热闹,她喜欢人多。况且,在桓府住了几个月,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桓烁在处处避着裴真。
一般情况下,这种年轻男女间的避开,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厌恶,二是避嫌。
桓灵想借此机会瞧瞧,她的猜想究竟对不对。
裴真想了想:“还是不要了。我怕……”
桓灵明白了,裴真怕桓烁看到大军,想起从前的自己也是那般神采飞扬,心里会觉得难过。
“好吧,那就我们两个人去。”桓灵唇角微弯。
裴真对桓烁的在意,好像比她想的还要多。
——
桓灵和裴真由侍女陪同,部曲护送,来到街边一座酒楼的二楼就坐。这酒楼属于桓氏产业,她们自然得了视野最佳的一间,可以凭栏眺望。
已是深秋了,建康城也有了几分萧瑟,但又被今日城中的热闹冲淡。
桓灵端立于栏杆前,默默望着街道上热情似火的百姓,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同样的场景。
那是一个很灿烂的春日,暖阳洒在身上,微风和畅。
同样是这间酒楼的这间屋,同样是大军回城,她同样在等待。
她就像今日一样等待着。等待着打了胜仗的大军,与他们一起感受那份喜悦。
但几年过去,一切都变了。
那时,新帝还是大司马,梁易是跟在他身后的家将,桓灵年纪尚小,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女郎。
那时的她与梁易,是全然陌生的两个人。
男人火热的眼神,直直地撞进了她的眼中。
当年骄傲的桓氏贵女在心里暗斥这个粗鄙军汉的大胆无礼,又觉得那样的眼神有些吓人。
而据桓煜所说,梁易在这次碰面当中对她一见倾心。桓灵以为,他或许是在为桓氏女郎的美貌在暗暗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