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综合其它>夫人今日可展颜> 夫人今日可展颜 第72节

夫人今日可展颜 第72节

  他只好亲了亲那蓬松的发顶,用胳膊给女郎做枕头。因只有两个人出行,安全起见,他们选择了一辆低调的马车,车内空间有限,因此并没有带枕头。
  对于给女郎做枕头这件事,他甘之如饴享受其中。
  至于他自己,外衣团吧团吧垫着将就睡。
  什么草丛树下,他都睡过的,怎么都能将就。可女郎不同,她自小被长辈们千娇百宠地长大,金玉堆里的日子过惯了,连不顺心的时候都很少有过。除了生病时的苦药,桓灵根本没有忍受过什么旁的苦楚。
  怎么嫁了他,就要受寒风侵袭、旅途劳顿之苦?
  梁易觉得很对不起她。但他知道,桓灵不喜欢他说对不起。
  怀中的呼吸渐渐绵长,女郎依赖地躺在他的怀中,枕着他的大臂,抱着他的小臂。梁易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
  两人草草睡去。翌日清晨,桓灵醒来后,人还迷迷瞪瞪的睁不开眼睛,就感觉有人从后边给她梳头发。
  梁易坐在她身后以指作梳,耐心地为她通顺长发。
  然后桓灵自己仅用了一根簪子将头发挽做一个简单的发髻。
  这时她人也清醒过来了,定定地盯着男人的手。她还记得,这双温暖宽厚的大手昨晚是怎样将她的脚抱在怀里不停揉搓的。
  梁易失笑:“已经洗过了。”
  汤婆子里的水已经彻底失去了温度,他倒了些在帕子上,简单帮女郎擦手脸。
  巾子上原本一点暖意都没有,他握在手中暖了一会儿,但女郎的五官依旧被冰得皱成一团:“好凉。”
  梁易就又用手贴着女郎白软的面皮,等她的脸颊暖和了才松开。
  简单洗漱过后,桓灵只给脸上涂了一层厚厚的面脂,没涂任何脂粉,但那张白皙的小脸上仍然一点儿瑕疵都没有,有种清水出芙蓉的美感。
  梁易定定地看着,女郎就把手心残留的面脂全都揉到了他的脸上,边揉边问:“你傻了吗?这样好呆哦。”
  梁易捉住她的手,同样揉了揉才放开。
  用了顿简单的早膳,两人就重新出发了。
  这日依旧是个大晴天,树梢上挂的雪已经全融化了,融化的雪水落下来,从树下过就滴答滴答如同下雨一般。只有远远瞧见的山尖上还堆着一簇白雪,好似大山戴了顶白帽。
  走过一个路口,桓灵觉得有些熟悉,问他:“前两日的路程与我去宣城郡老家似乎是一样的。今日是不是不一样了?”
  “嗯。已经快到,我的家乡。快的话,明日就能,到县里。”
  梁易的家乡在茅山脚下的一个山村。出了建康城以后是向南走,前两日的路程与去宣城郡的确是一样的。
  桓灵问:“那明日能到你家吗?”
  梁易摇头:“不能。明日,在县里住一晚,后日就到家。”
  “也还行。快些快些,今日路没有那么滑了,我们早点赶路。”
  这晚,他们幸运地遇上了一个驿站,在驿站过了一个温暖的夜晚。第二日,梁易全力赶路,在太阳落山前赶到了溪县。
  二人找到了一家客栈投宿。溪县位于茅山脚下的狭长河谷地带,县城窄而长,中间有条小河穿城而过,城中有好几座小桥将河的两岸连接起来。
  溪县虽然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但这家客栈是城中最好的,比起他们此行头一晚住的荒野逆旅已经好上太多太多。
  这里除了一张大床,还有一张很大的八仙桌,还有罗汉榻和凭几,或坐或卧或靠,都有地方。店主甚至还用屏风简单隔了一个书房出来,书案上放置了笔墨纸砚,颇有几分风雅的趣味。
  但梁易是个大老粗,读书人桓灵也累得根本不想动弹,书房自然只是一个风雅的摆设。
  洗漱过后,桓灵躺在这家客栈宽敞的大床上,问身边的梁易。
  “我们明日一早便回吗?”
  “买些东西,再回。”
  此次出行的马车并不宽敞,还要留足晚上摊开被褥的空间,所以他们只带了些路上要用到的东西。
  而梁易的家常年没有人住,家用之物要什么没什么。他先前就打算好了,等到了溪县再置办。
  身侧的女郎已经熟睡,梁易却有些难眠。他上次回来,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许久未归,他竟然也有几分近乡情怯。
  三年前回来的那一趟,他只想回来告诉耶娘,小
  山在军中做了将领,有出息了。
  可这一次,他和桓灵一起回来。大哥给的由头是,让他们回来祭祖,以此磨炼桓灵的脾性。
  他觉得桓灵的脾性是顶顶好的,磨炼只不过是个托词。
  但他也会想,高贵的桓氏女郎,并不爱他的妻子,会愿意与他一起去父母坟前祭拜吗?
  桓灵又能否适应这枯燥无味的乡间生活?在他们关系渐渐好转的现在,他却比任何时候都忐忑。他实在太害怕改变了。
  一夜过去,女郎睡了个好觉,面色红润有光泽,气色极佳。梁易眼下却有了青黑。
  这件客栈的早膳也好了许多,有白粥和肉粥两种,肉馒头,菜馒头,蒸饼等等,还有些清淡小菜佐粥。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女郎头一次觉得,平平无奇的肉粥也能这样好吃。
  两人在县城里边买了许多东西。衣裳无需再买,但锅碗瓢盆,米面粮油这些都得准备好。
  女郎以往也学过管家理事,但这还是她第一次亲自去买这些东西。
  一石米四百钱,一斤肉二十钱。梁易还挑了个最大的浴桶,也只要二百八十钱。
  “这些东西都好便宜。”桓灵小声对梁易道。
  他们东西买得多,肉摊老板笑呵呵同他们玩笑道:“头一次见人嫌东西便宜的。您要是实在觉得太便宜,我也可以收贵些。”
  “不必、不必。”
  两人在县城赶着马车转悠了个遍,才差不多将东西买齐。那个大浴桶将马车的空间都占了去,女郎嫌里边挤得慌,干脆和梁易一块坐在外边,两条腿吊在空中晃荡。
  现下是正午,外边有太阳照着,桓灵穿得也厚,梁易就随她去了。
  马车离开县城以后,路越来越不好走,往山上的路又陡又弯,女郎被晃得头晕。
  一路上,只要瞧见人烟,桓灵便问:“是那个村子吗?”
  被梁易否认了好几遍,她也不问了,怏怏地进了车里边,靠在被褥上。
  越往山上走越冷,太阳也渐渐下山,寒意渐渐笼罩。
  梁易终于瞧见了他阔别已久的村落。因处于山间,房屋是稀稀疏疏的,有些好像没住人了,屋顶塌了下来。
  桓灵探出头来:“是这个村子吗?”
  “嗯。”
  梁易看着不远处一间小院探出头来的两个孩子。三年前,这间小院的位置还是一片菜地,这两个孩子他也不认识。
  明明是他的家乡,熟悉中又有了些陌生。
  马车又沿着山路前行,终于在山脚下的一间小院门口停了下来。
  “到了。”
  -----------------------
  作者有话说:不好意思啊,本来打算只请假一天,昨天更新的。但是昨天出去玩,需要坐很久地铁,我本来打算在手机上码字。结果过去的时候没抢到座位,站着实在是写不了,回来的时候倒是有座位,但是手机快没电了不敢继续用,昨晚回去以后太累了就没写。今天这点儿也是在很困的情况下写的,本来想多写一点但是真的太困了撑不住了
  第61章
  虽然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居住,但小院看起来并不破旧。院墙用泥块砌成,院门是厚重的木制而成。
  在推开院门之前,桓灵觉得尚且可以接受。
  梁易将马儿栓在大门一侧的粗壮树干上,上前打开了厚重的木制院门。
  他家早年的房子被一把火烧过,什么都没了。梁易前几年在军中已经攒了些钱,回乡时请人修建了这个小院。但是没住几天,他就离乡回了军中。
  此时,望着这个他亲眼看着修建起来的小院,他竟然觉得有些陌生。
  院内的地面用石板铺过,没什么旁的杂物,算得上干净整洁。三间正屋里边,只有正中那间留了对外开的大门,落了一道锁。
  梁易从怀里掏出钥匙,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大门。
  屋内的陈设简单而整齐,但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屋顶的四角甚至结了些蛛网,
  桓灵随着梁易的脚步走进去,堂屋有一套上了漆的桌椅,这在乡间算是很不错的家具,也是一层厚厚的灰。
  梁易又推开一侧的小门,俩人进到了卧房。
  奇怪的是,这里没有木床,只是半间屋子都有膝盖那么高的由土砌成的类似床的东西。
  桓灵从未见过,她有些好奇:“这是什么?”
  梁易正在找扫帚,他记得几年前买过的,眼神一边四处搜寻一边回答:“土床。”
  “为什么用土做床,我看你们这边山上有许多树,为什么不做木床?”
  土床是用泥做的,下方连通着烟道,在外边烧火,热气随着烟道来到土床下方,屋内的土床便也会暖和起来,和地龙类似。
  但地龙位于地面下方,可以温暖整间屋子,修建的技艺更复杂,成本也会高很多,只有贵族使用。
  而土床只有床下有烟道,连通着灶台,可以利用做饭时产生的热气。因此土床会做的很大,将被褥收起来便可以在上边活动,诸如用膳或是做针线活之类的。
  北地寒冷更甚,这东西在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南边从前却是没有的。
  后来北边起了乱,衣冠南渡之时,随着北方士族一起南迁的北方平民也流落南方各地,逐渐定居下来。
  梁易所在的村子叫万家村,村里大部分人都姓万,据说万姓先祖就是由北方迁居而来,因此万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土床。
  梁易解释了一通,桓灵明白了:“但是这床也太大了,我们没有这样宽大的被褥。”
  梁易笑:“不用全铺。”
  他先简单擦干净堂屋的桌椅,然后将马车上的炭盆搬下来,细心地关上了堂屋的大门,让女郎在堂屋待着烤火。
  随后,他又关上了卧房和堂屋连通的那扇门,将窗户打开通风。
  屋外的寒风很快吹了进来,他却不觉寒冷,很快将卧房打扫干净。
  这房子修好之后,他并没有怎么住过,添置的东西也很少,因此只有一些灰尘。屋内的地面是铺了砖的,打扫并不太费事。
  然后,他就像勤劳的蜜蜂一样一趟趟地将马车上的东西逐个搬下来,又在打扫干净的土床上铺了一层凉席,再铺好被褥,将炭盆转移到现下最干净的卧房。
  桓灵听他的,又换到卧房里边烤火。
  女郎悠闲地烤着火,梁易却像个陀螺一样忙得停不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