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人参、三七等四种生药材。
  锦帛铺,上半年靠着丝绸赚了一笔,下半年还得靠棉花,如今棉花已入库,棉布在持续生产,秋冬的棉被、棉衣还可以赚一波。
  香饮子铺子和生鲜铺比较稳定,花果铺从春节过后收入越来越高,春季卖花,清明后,花和鲜果不断流入汴京市场。
  糖果铺从开业至今,一直红火,年年有糖的广告深入人心,单价不高,但是量大、利润高。
  周云初看完心里便有了数,下半年还能大量搞钱的路子,果园丰收在即,马场,生药材,棉花,香药。
  燕驰推门进来,便瞧见周云初在专注地翻看账本,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周记铺子的。
  他把他的家产交给她,和周记一对比,区别对待太明显,根本不怎么打理他的产业。
  看在这副小身板,忙不过来的份上,他也懒的计较。
  低着头的人儿,睫毛纤长,肌肤细腻,殷红的唇衬的愈发雪白。
  虽是初秋,但是天气还有些热,周云初穿着纱罗背心,露出白白的胳膊。
  不管怎么瞧,这两天好像又瘦了。
  燕驰进门,三两步走到她身旁,便捏着她的手腕,“来吃蟹肉馒头,还有你喜欢的酒炙青虾、青蟹、紫苏鱼。”
  走出书房门,夜风凉凉,吹来庭院内花香。
  两人洗了手,便坐在一块,桌上摆满了她爱吃的,还有青梅酒和马奶酒。
  周云初夹起一只蟹肉馒头就吃,她好像养成了习惯,每天到这个点,就自动饿了。
  三两口吃了一只蟹肉馒头垫肚子,就开始剥蟹。
  燕驰皱眉,这得多饿,才能吃的这么狼吞虎咽。
  然而,与以往不同,以前都是周云初埋头吃,燕驰挑鱼刺剥虾蟹。
  这回,周云初洗的白白净净的手,熟练地剥开最大的那只青蟹,将蟹黄和蟹肉,放在燕驰面前的碗里,柔声道:“你尝尝。”燕驰挑眉,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看了眼那一碗满满的蟹肉,再盯着眼前人,双眸清澈明净,眉眼带笑。
  “遇到什么难事了?”
  周云初刚低头继续吃蟹黄馒头,就听见燕驰问她,“没有,没有,只是看你最近比较忙,有些辛苦。”
  燕驰很愉悦,周云初说到底还是很心疼他的,知道他最近辛苦了。
  只是,这种破天荒,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第136章 去哪
  明月堂。汴京西郊燕驰的私人宅院,书房内。
  案几上摆放着几份拆开的信件,雄州、临安、泉州船坞,每一件事,青硕都在跟进,然后向燕驰汇报。
  “公子,日本和尚成寻要的经书,我查过了,大藏经头部庞大,福州东禅寺储藏了很多,可以从福州刻印。”
  “他还要律宗大小部文一千三百二十七卷,天太教观文字七百十六卷,华严章疏一百七十五卷,另求儒学书籍、杂书、法帖御书堂帖等碑文、罗汉画像等。”
  “临安、福州印书业发达,临安刻印质量最佳,靠近海道,出口书籍多,成寻在这两个地方都周游了一圈,才来汴京。原因无它,只因有些经书,只有崇文馆内有孤本。”
  “周记书坊每天都在刻印,扩招工人后,每月刻印书籍三百万卷,咱们可以直接从周记刻印,那是夫人的产业,公子,咱们需要跟夫人打声招呼吧?”
  三百万卷?燕驰挑眉,这么大量的书籍,都卖掉了?
  “不用,你找到经书,直接刻印取走。另外,你派人盯着书坊,看看那么多书籍销往哪里。”
  青硕:“是。成寻的采购单子里面,还要大量建窑黑釉瓷、泉州同安汀溪的青瓷,建茶,建阳锦,棉布等。”
  “另外,海船此次前往三佛齐,从两浙闽广带过去的货物,除了瓷器、丝绸、棉布等,还增加了大米、糖、酒、荔枝、茶、盐。两广产米丰厚,每艘船装了两千斛。新增的三十艘海船,泉州船坞那边预计十月底下水试航。
  “舒阳在河东、河北两路,买了一百五十万石粮食,除了自留的过冬粮食,其他全部酿酒,争取九、十两个月把白酒全卖出去,免得西夏人惦记咱们的粮。”
  燕驰基本上还算满意,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让舒阳放心大胆的加量,覆盖辽、高丽、日本、南海诸国。对了,让海船带些三佛齐的金币、蒲甘的翡翠回来。”
  青硕很清楚,金币、翡翠,估计是送给夫人的,“是,公子,还有件事,成寻想单独约我去郊区小院用饭,我不太明白,跟他有什么好聊的。”
  燕驰扫了眼青硕,不咸不淡道,“他喜欢男的,而且他是被搞的那个。”
  青硕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就说那秃驴,细皮嫩肉的,怎么还涂脂抹粉。”
  这世风,男子涂脂抹粉簪花,流行多年,癖好越来越奇怪。
  香积园,汴京南郊。
  秋天最好的风景,莫过于沉甸甸果子挂枝头,红的石榴、紫的葡萄、黄的梨子、青的柑橘,散发出清新活力的甜美香气。
  大宋的果农规模化、商业化进行水果种植,从福建的荔枝到江西的金桔。
  老百姓对水果的消费需求旺盛,习惯了餐后享用几块水果。
  每天清晨,水果市场繁华,果子行商贩忙碌不已,很注重水果的保鲜。
  农户们每日清晨来采摘水果,按时送到周记花果铺。
  周云初在香积园转了一圈,果树挂果不能算多么丰盛,毕竟是第一年,有现在这么些,已经算不错了。
  随后又去周宅,十天的取珠终于结束了。
  青木按照大小装好北珠,这次因为珠子个个比以前大很多,所以数量少了很多,只有五万颗,比上次少了两万多颗。
  若是按照一串百颗的项链或者冠子算,只有五百串。先由周云初保管,等到要用了,再拿出来。
  青木已向李旌预定了一千万件瓷器,十一月到五百万件,明年开春后,河流冰雪融化,二月底再到五百万件。
  漆器、缂丝、铜器等工艺品,青木零零散散地去买,大部分还是靠周记冠子铺制作成首饰或者兑换成小金饼,自产自收。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周云初开心不已,快了,等到明年春天就可以回家了。
  仅靠书籍刻印,按照每个月三百万卷的速度,耐心等待六个半月,也足够了。
  但是周云初不放心,加一层保险,特意向李旌订购一千万件瓷器或者其他的东西,说不定还能提早。
  周家五兄妹集体歇了一口气,仿佛都办完了一件大事,中午在周宅叫了索唤,简单庆祝了一番。
  夕阳染上血色的天边,周云初踏着落日余晖离开周宅。
  来到汴京这两年多,她一直都很忙碌,终于可以歇息了,好好的躺平一阵子,享受一下人生。
  只要书坊按时交书籍、瓷器按时到位,未来靠着五万颗北珠,积攒香药,兑换成金饼、首饰,就足以完成对赌。
  周云初坐在马车内,有些奇怪,今日晴心和元琪竟然不在院门口接她,而是青硕一个人。
  “青硕,你知道晴心和元琪去哪了?”周云初实在没忍住,看了看马车窗外,“这好像不是回春明坊的路啊。”
  青硕没说话,公子让他查书坊的书籍,没想到查出了惊天大秘密。
  书坊前前后后刻印了两千多万卷书籍,除了很少的一部分流向汴京市场,被人买走,一部分储藏在周记书坊的阁楼,供人借阅。
  其他的书籍的去向,不知所踪。
  随后,公子让他把周记所有铺子的账册调过来。
  公子看完,从头到尾,面无表情,可是偌大的明月堂书房内,充满着压抑窒息。
  青硕退出去关门的瞬间,他听见茶盏猛地砸在地上,砸得稀碎的声音。
  公子让他闭嘴,他就什么都不能说。夫人跟这个时代
  的女子都不一样,公子心知肚明。
  “夫人,我们去明月堂,她们在那里等你。”
  周云初放下心里,估计燕驰也在那里,她两估计在整理厢房之类的吧。
  马车很快出了西城门,绕过两个寺庙,拐进小路。明月堂大门敞开,马车直接入内。
  1
  只是明月堂外面怎么多了两个近卫值守,燕驰一惯喜欢安静隐私,就连春明坊只有几个小厮女使,他都嫌烦,每次总是特意跑来西郊的明月堂过二人世界。
  周云初下了马车,正准备往厅堂那边走。
  “夫人。”青硕突然说话,鼓起勇气低声继续道:“不论公子问你什么,最好如实回答他,如果不能,请你一定要稳住他的情绪,别把他惹火。”
  周云初诧异,顿了顿脚步,停在厅堂门口。
  青硕直接往前走去,好像刚才他什么都没说。
  周云初深呼吸了两口,拳头握紧,她不知道燕驰发现了什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她走进去时,就发现燕驰坐在圈椅上闭着眼睛,旁边跪着低着头的晴心和元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