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不行了。”当扶苏再一次抬头,发现眼前的碗里再度堆满之后,带上了痛苦面具。
“吃不完了,而且我已经吃得比平时多了好多。”他摸着鼓起来的小肚皮:“官家、娘娘,你们怎么不吃啊?”
别光盯着我一个人呀。
曹皇后:“你可瘦了那么多,多补补。”
扶苏戳了戳自己的小脸,依旧是软软的一团:“我没瘦,只是抽条了。”
“不信你问官家,他之前摸得可舒服了。”
曹皇后的目光,幽幽然转移到了官家的身上。官家沉默了一会儿,选择力挺儿子,以免他恼羞成怒,未来都不给自己摸脸的机会了:“能吃固然是福,但年年有余嘛,剩下一些说明肃儿未来一年都有福气。”
曹皇后不死心地问了句:“肃儿,你都吃饱了?”
扶苏奋力点头:“嗯嗯嗯。”
曹皇后这才放过他,吩咐侍女上了茶水。扶苏含了口热茶漱嘴后:“剩下的菜,我想分润一些,打包给同窗,哦对,还有宫中的下人们,让他们也沾沾我的喜。”
沾喜气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大桌子美食他只吃了不到五分之一,剩下的全浪费倒掉,也太让人心疼了。扶苏可看不得这些!
官家笑道:“同窗?是那位苏小郎么?”
“对。”扶苏说:“他可是个老,呃,小饕。而且发明美食的能力不在我之下。”
“哦?竟是这样?”官家道:“朕改日有机会定要尝尝。”
扶苏连连点头:“改日改日。”
不过改日到什么时候,就不好说啦。一来发明东坡肉、东坡肘子是未来的苏轼可不是这个。二来要是官家出现在国子监,他要下场应考的事情不就露馅了么?
在真正出结果之前,扶苏并不打算让仁宗知道。万一没过多丢人呢。t他也是有包袱的。
吃饱喝足之后,扶苏又陪着帝后二人说了会儿话,多提到的是他在国子监中的生活。博士抢着要收我为徒、范师兄他们亦十分照顾我,我生活得可开心,可适应啦,您两位在宫里就放一万个心吧。
直把二人哄得面色松缓释然,他方才离开坤宁宫,径自去了妙悟的住处。没想到妙悟竟然不在,一问,原来是去探望苗才人了。扶苏便等了一会儿,妙悟方才归来。
“呀,肃儿你怎么在?”她一见扶苏便讶然不已:“我还以为你在坤宁宫,没空来找我,就去探望了才人。”
“才人的身子怎么样了。”
妙悟用手在身前一比划:“才人的肚子有这么大,据太医马上说要生了,马上宫中就不止咱们俩,有新弟妹来陪我了。”
扶苏:“好好好。”
曾几何时,苗才人肚子里的孩子被他视作摆脱束缚的希望,日夜企盼官家比喜欢自己更喜欢ta,自己方能从太子之位脱身。
奉先殿事件之后再想想,他之前未免太过自私了点。自己不想当太子,就要把责任全推卸到未出生的婴孩身上吗?就没考虑过万一ta也不想呢?
至于现在,他惟愿苗才人母子能平安。再如妙悟所说,能多陪陪她,不至于让她太孤单就好了。
妙悟先是傲娇了一波,旋即又期期艾艾地问道:“肃儿,你今日会在宫里面过夜吗?晚膳能不能在我这里用呢,”
扶苏叹了一声:“我今夜便要回监中了,先生只给我批了一日的假。”
“啊……”
妙悟失望不已:“那好吧。”
她嘀咕了两句,大约是抱怨先生的严苛吧?扶苏并没有听清。过了一会儿,命令侍女们端上了一个十分精致的果盘,一把推到扶苏的面前:“原是晚上要给你的。你现在随便吃点吧。至于寿礼,我还没准备好,等全部完成了再给你。”
扶苏在果盘中看到了一样从未见过的东西:“咦?这是什么?”
有点像梅干?但比梅子小一大圈。
“是荔枝干。”妙悟以为扶苏感兴趣,抓起一把就塞到扶苏的手里:“这玩意是从岭南运来的,据说,前朝因此劳民伤财,官家只让晒成干了再上贡,可不易得呢。宫中也只有十几斤,我分到了一斤。你要是喜欢就全拿去,再问官家娘娘要点,他们肯定有不少。”
“诶,我倒不是喜欢……”扶苏的小手一下子被塞满了,他不得不捂住双手以防滑落:“我只是好奇,它怎么是这个颜色的。”
“嗯?有什么不对吗?”
扶苏摇了摇头:荔枝果肉透明莹白,但荔枝干却是红色的。和梅干的外表极为相似,也难怪他会不认识呢。
咬一口,好甜。一点不输给鲜荔枝。
倏然间,他想起什么来,心念一动:“阿姊,我能不能带一点,分给同窗尝尝?”
他怕妙悟不高兴,比了个手势:“就一点,几颗就够了。”
妙悟当然没有什么不愿意的,还命侍女们分了其他几样干果——都是街市买不到的尖货,装进几个干净的口袋里。
以至于扶苏出宫的时候,寿宴上的菜肴装了几个食盒,干果又装了几个食盒,既像是打秋风,又像是赶集回来的。幸好没人看到,不然定要惹来注视和嘲笑。
他回到国子监后,马不停蹄把食物放进冰块中手动降温。也幸好挑的都是耐放的菜——不耐放的全分润给宫人们了——隔了一夜卖相依旧很不错也没有变质。他就带着食盒去了膳堂,准备给师兄们加餐。
“嚯。”曾巩说道:“今日好生丰盛,我们也算沾上了你的喜气了。”
“是啊是啊。”李观澜不客气地夹走一条酥炸小黄鱼。油浸得透透的,连骨头都炸焦了,一口下去满嘴酥脆生香:“你这寿宴,也过得太滋润了。”
苏轼埋汰道:“赵小郎是什么人家,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扶苏:“……”
直说吧,你是不是故意的?
“诶。”范纯仁突然开口:“我倒听说一件事。听闻成王殿下不忍见到宫人饥贫,便把食物分发给宫人们。倒与官家的仁慈宽厚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愧是亲生父子。”
“是啊,担心宫人被罚,自甘忍住口渴。官家的仁厚,历数古之君主,怕也只有尧舜才能与之相若罢。”
宋朝的风气宽厚,读书人谈论君主德行并非一件需要避讳的事情。何况范纯仁们还是夸赞并非讥讽呢,聊起来自然更加肆无忌惮。
但扶苏从“成王殿下”几个字一出现开始,心中就一个咯噔,生怕自己哪里掉马了。不过好在作为信源的范纯仁并不知道成王分的也是寿宴上的食物,不然年龄对得上,场合也对得上,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他肯定非掉马不可。
结果,比掉马还难绷的事情出现了。就是当着本人的面,丝毫不知情地一阵尬夸。听到那一叠声的夸赞,扶苏如遭遇电击一般浑身发麻,鸡皮疙瘩都冒起来了。
苏轼还坏心眼地挑眉:“哦?真的吗,成王殿下他居然这么好啊?这方面我了解不多,范师兄,你说给我听听呗。”
扶苏:“……!”
他的眉心直跳,一把从袖袋里掏出个果干,恶狠狠地说道:“给你吃!”
我就不信了!荔枝还堵不上你的嘴!
第69章
“咦, 这是什么?”
小苏轼收到了来自扶苏的投喂,当然知道他肯定不是出资好心。但它把荔枝干捧在手中,瞧了又瞧, 还是好奇地塞进了嘴里。这时候蜜饯果干还是顶贵的东西, 要添很多糖的,苏轼从小到大都没吃过几次呢。
他一边嚼, 一边狐疑问道:“赵小郎, 你竟然这般好心?”
扶苏气结:“你滚!”
“好了好了。你们俩不要吵了。”范纯仁抚着额头无奈不已:“还想不想听成王殿下的故事了啊?”
“想!”
“……不想。”
范纯仁只当扶苏在故意和苏轼唱反调,没放在心上。从明面上来讲, 范纯仁是他们这个年龄身份差距极大的小圈子当中, 出身最为显赫的人。李观澜和苏轼都是南方书香门第,曾巩家道中落之前, 父亲是地方大员。扶苏名义上的父亲濮王呢, 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闲散宗室,既无功绩, 也没什么名气。
而范纯仁呢,是被当朝宰相范仲淹寄予厚望、着力培养的长子。是以他的消息格外灵通。官场上有什么风吹草动, 范仲淹都不会刻意瞒着他。
所以, 早在扶苏的出生震动朝野之时, 范纯仁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成王殿下乃是官家和皇后的独子。生于庆历年间,掐指一算,唔……与赵小郎似是同年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