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缓缓点头,举起酒杯,“为了朝廷的漕运大业,为了地方的安稳…干了这杯。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扭曲地投在墙上。
  ***
  李氏拿着信高高兴兴去了老太太住的鹤寿堂。
  这会儿老太太怀里抱着个白胖的大孙子,小家伙正吐着奶泡,老太太看得欣喜不已,“哎哟,我们官哥儿可真有劲儿,这泡泡吐得真大!”
  一旁的乳母恭敬地说道,“老夫人,可不是嘛,有时候吃奶都能把奴婢咬疼了。”
  旁边站着几个媳妇子,都在一旁凑趣说笑,满屋子一派其乐融融。
  李氏掀帘走进来,她说话向来轻声细语的,今日大抵是太高兴了,语气略高了几分,说道,“娘,苏敏来信了!”
  老太太眼里瞬间亮起来,涌上惊喜的光,却又很快压下去,摆出副淡然模样,“大惊小怪的,她不是常往家里写信吗?这次又说什么了?”
  李氏早习惯了老太太这性子,笑着回道,“她说已经跟皇上告了假,要回家省亲,不出意外,年前就能到了。”这信寄来的时候苏敏就已经启程了,说明如今正是快到了。
  “她不是在宫里等着出阁吗?好好的跑回家来干什么?也不怕触怒陛下,真是个不省心的!”老太太嘴上埋怨着,语气里却没半分真责怪。一旁的媳妇们听了,不知该接什么话。
  或许是感应到了老太太的心情,她怀里的胖孙子又吐了泡泡,竟溅了老太太一脸。
  老太太笑着擦掉脸上的奶泡,把孩子递给乳母,“该睡午觉了,你把哥儿带回去好好哄着。”转头又对李氏说,“你还站在这儿干什么?赶紧让人把屋子拾掇拾掇,把阿敏的房间腾出来,去年的被褥都旧了,全换成新的。”
  老太太说着,眼眶悄悄红了,声音也软下来,“她当时走的时候,才那么丁点儿大,这都多少年了,可算是要回来了。”
  李氏早知道老太太这嘴硬心软的脾气,听她提起女儿,自己也忍不住抹了抹眼角,“可不是嘛,也不知道我们家阿敏现在长什么样了。”
  “对了,她不是最喜欢吃城南那家的桂花糖吗?赶紧让人去买,多买些,钱从我私房里出!”老太太拍板道,语气里满是干脆。
  李氏连连点头,又急匆匆地跑出去安排了。
  等李氏回到自己院子,刚拐过月亮门,就看见苏老爷书房门口站着个小厮,便上前问道,“怎么回事?今儿个是来客人了?”
  小厮躬身回话,“回夫人,是王大人来了。”
  “是出什么事了吗?”李氏皱了皱眉。
  小厮面露难色,“夫人,具体的小的也不清楚,只知道老爷在里头谈了好一会儿了。”
  书房内,气氛压抑,苏知政坐在上首,下面坐着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他叫王崇,是苏知政的同窗好友。
  王崇神色凝重,说道,“子皓兄,我就直言了,你我在官场沉浮这些年,所求不过安稳二字,你此番在常州闹出的动静太大,那赵家盘根错节,据我所知。”王崇说道这里舔了下嘴唇,然后凑近苏知政。
  小声说道,“那赵家与漕运总督衙门,按察使的关系非同一般,你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啊!”又道,
  苏知政平静道,”那又如何?”
  “哎呀,这政令刚下来,大家都在观望,我瞧着苏杭那边,只把公文放着,全然没有要推行的意思,怎么就你一个人要一意孤行?这不是要被枪打出头鸟?”
  苏知政说道,“王贤弟,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更名田乃体恤百姓仁政,我身为知府,岂能因惧惮这些强权,不顾朝廷法度和百姓生计?我不仅要推行更名田,还会让更多人来认领。”
  王崇蹙眉,叹气,说道,“但愿…但愿是我多虑了!”
  “多谢王兄了。”
  王崇走后,苏知政在椅子上坐了好一会儿,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探进门来,李氏生得秀美,或许是身子底子弱,面色总显得有些苍白。
  她缓步走进来,轻声问道,“老爷,可是出了什么事?”
  苏知政忙握住李氏的手,语气带着几分关切,“怎么出门不多穿一件?特意来寻我,可是有事儿?”
  李氏盯着握着的手,脸颊微红,不着痕迹的抽出来,随即想起女儿的消息,又笑逐颜开,说道,“阿敏来信了,估摸着年前就能到家。”说着便把信递到苏知政手里。
  苏知政打开信仔细看完,顿时眉开眼笑,“好好好!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我还以为要等她成婚后,才能见着面呢。”
  可转念想到刚才好友提醒的事,他神色骤然一凛,沉声道,“岳母前几日是不是得了风寒?你带着几个孩子去那边探病,顺便住一阵子吧。”
  “这怎么行?”李氏连忙摆手,“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正是忙的时候,事儿又多。虽说家里的中馈早交给大儿媳妇打理了,但这忙年结的时候,我哪好自己出去走亲访友,当个甩手掌柜?”
  “叫你去你就去。”苏知政语气不容置喙。李氏从他神色里看出几分不寻常,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最终顺从地点头,“那我明天就收拾行囊。”
  “不,你现在就去,把官哥儿也带上。”官哥儿可是儿媳妇的小儿子,还在喝奶,这可不好带着。
  李氏这下终于察觉出不对劲儿来,“老爷,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别问了!”李氏也早就听闻了风声,“是不是和更名田有关?”如今苏知政要推行朝廷颁布的更名田,不知道多少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正翘首期盼。
  最近这件事闹的沸沸扬扬的,风声很大。
  要知道那前朝旧地可都在赵员外手里,他背景深厚,谁敢招惹他?
  李氏含泪说道,“让老大家的带孩子们去,我在这陪你。”
  大儿媳妇是李氏娘家侄女,她借口探病把孩子们都带回去,也不算打眼。
  苏知政熟知李氏的脾气,别看柔顺贤淑,但是一但决定的时候绝对不会更改,叹了一口气说道,“怕是要牵连你了。”
  “老
  爷,妾身要跟您同生共死。”
  “乌鸦嘴,没那么糟,我还要等着阿敏回来呢。”苏知政说着,特意笑了笑,似乎是在安抚李氏,“你快些去安排吧,叫人在码头等着,要是阿敏过来,你先接到她外祖家去。”
  虽然知道距离苏敏回来还有一段时间,但是既然得了信儿,今天就会让人在码头等着了,这是一份说不出来的期待,但是说让她把孩子先带到外祖家?
  李氏不敢想了,“妾身知晓了。那我现在就去准备。”她说完转身往回走,眼底满是担忧,老天爷可一定要保护他们家。
  ***
  苏敏并不晕船,对她来说,坐船算不上难熬。而且这一路行来,她住的船舱都是上等的,吃住用度,比在别处也差不了分毫。
  就是天气有些冷,不过越往南方走,这冷意便从北方的干冷,渐渐变成了湿冷,但即便如此,也比北方暖和些。
  她们此刻正乘在一艘宽敞的楼船上,苏敏看着窗外的江景,心里头想着,这船舱也算是江景房了,外头的景致看得清清楚楚。
  宝瓶端了午饭进来,说道,“今日有烤鱼,姑娘最爱的。”
  苏敏去净手,回来坐在椅子上,这烤鱼一看就是很好吃,鱼皮烤的微焦起皱,边缘泛着琥珀色,,咬一口,嫩肉浸满咸鲜酱汁,越嚼越香。
  “这个好吃。”这楼船上的厨子别的不说,这鱼肉真是没的说,她每日都要吃上一回,都感觉自己胖了。
  “那位先生可用膳了?”
  苏敏在船上遇到一个人,此人盘缠被偷了,差点被船家赶下去,苏敏就伸出了援手,至于原因,她怀疑她遇到了那位大名鼎鼎的治水专家陈潢。
  至于是不是同名同姓之人?其实苏敏也不确定,但是籍贯,年龄都是对得上的。
  陈潢倒是千恩万谢,还特意留了地址,说是回家去之后一定派人送还银子,等着知道苏敏父亲是常州知府后,那态度倒是更礼遇了一些。
  “送去了,按照姑娘的吩咐,他的饭钱都由着您来出。”
  苏敏点头,放心了下来,这样的人她能帮一把就帮了,不过举手之劳。
  离家越近,她就越发雀跃了起来,她出门前写的那封信,家里应该已经收到了,说不定这会儿,家里人早把她爱吃的东西预备好了。
  她祖母肯定会一边嚷嚷一个丫头片子,吃什么还挑三拣四?家里这么多好吃的还不够?一边又偷偷掏私房钱,让人去买她最爱的零嘴。
  大哥在山东做官,不知道今年过年能不能回来,二哥年底要盘算账目,想来也忙得脚不沾地,至于三哥,听说去山里学武了,也不知道年前能不能下山。
  还有大嫂,生了一对双生子,那可是家里的宝贝疙瘩,今年该六岁了,也不知如今长得多可爱,她可是一直都没见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