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姐姐,你看我有长进没?”
  裴柔丽很认真的看了看,并试着去矫正图灵握笔的姿势,想识字是好的,她不想打击她。图灵从大人的神色中,也知道如今军情紧张,裴姐姐的眼中也藏着郁色,她不敢打扰她太久,就说要回去自己练。
  小姑娘走了之后,她掏出怀中的信件,这封信是晌午吃饭的时候程应允塞给她的,说是临安来的。临安来的就是白惊写的,大约又是三月春的事情,她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在经营什么营生,就不敢当众拆开。
  军中烛火不如临安城的精致好用,燃的不亮不说,时不时的还要爆个烛花。洗漱好之后,她歪在衣服叠成的枕头上,就着微弱的烛光,拆开了白惊的信,信中内容却让她大吃一惊,气的一下子坐了起来。
  信中说,凌淑锦去了复春城。
  信中并未写明因由,只说凌淑锦在她走的当日,也带着秋晨姐妹离开了临安城,去了封地复春城。白惊怕她担心,前些时日来信的时候没有告诉她,而是等收到秋灵寄来的信,确认她们已经安全到达,才敢告诉她。
  分开三个月,她长途跋涉的从临安城来到西北,心中再多的怨愤不平,也全都被西北的风吹散了。分开的日子里,她每一日都在想着她,反思着自己的所作所为,站在凌淑临的角度来看,她的诸般行为,确实是有难以令人接受的地方。
  两个人的性格都太要强,若想和好如初,需要有个人先低头,她已经不介意那个人是她,想着若能回临安城,就向她求和,搬回公主府。
  可是她没想到,凌淑锦竟然去了复春城,复春城里有谁呢?
  有她青梅竹马的表哥卢旭风。
  郊外别院明明还哭诉着想要与她和好,不过两天时间,转头就能决定去复春城,这世间大概没有人能真正的走到凌淑锦心里吧?
  起初她以为,凌淑锦最爱言清和,言清和死后,她以为凌淑锦最爱的是她。如今她们分开了,她就去了复春城,会不会又要开始爱青梅竹马的卢旭风?她怎么就能这么冷静的说放下就放下呢?
  而她裴柔丽,又有什么立场去责怪凌淑锦负心薄幸呢?明明起初她也想分开,如今人家真的要去另寻他人了,她又心里酸涩难忍,想她念她,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千里之外的复春城,问她为什么就能说爱就爱,说不爱就能放下?都不需要时间去忘记上一个吗?
  哪怕一天的军营生活下来,她已经很是疲惫,可是此刻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她记得之前读过一本书,上面写道:如果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那无论这个事情多么小,都会被无限放大,变成天大的事。若是想逃离这种思想的桎梏,就应该马上调转视线,去看人间的百态,世上的旷阔,等时间去淡化这件事情。
  当下军情紧急,她不该再想着与凌淑锦的那些事,管她去爱谁,都不是她该去管的事儿了,两人已经分开。
  翌日一早,图灵就给她端来了早饭,说是她母亲亲手做的稀面汤,里面还卧了两个鸡蛋。边关百姓家面粉和鸡蛋都是珍贵物,图灵却是隔三差五的给她送。
  “图灵,我还不饿,你吃了吧。”小孩子饿得快。
  图灵不愿,非要让她吃,裴柔丽看她执拗,只好又去拿了碗筷来,说一人一半,图灵才勉强答应。稀面汤是家里有人生病时母亲才会做的,里面最多也只会放一个鸡蛋打散。父亲是感怀裴将军的恩情,多次叮嘱她和母亲要好好照顾裴小姐,母亲才做了两个鸡蛋的稀面汤。
  老是吃别人东西也不好,裴柔丽拿了一袋大米,让图灵带着她回家,说她身体很多了,想去她家里看看。图灵不让她带东西,说母亲会骂她的,但在裴柔丽的坚持下,还是领着她去了。
  固水城是建在边境线上,绵延数百里的城墙守护着盛国边境。
  程军大营自然是驻扎在城边,再往里走就是百姓家的居所,说是百姓,原来也大都是年老或受伤退役的军人。有些是受了伤落了残疾千里迢迢的无法返乡,有些是垂垂老矣,故乡也没什么亲人,就干脆留在了这里。
  几十年过去了,这里被建设的也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小城,图灵家就在军营不远的巷子里。
  裴柔丽到的时候,他们家里人正准备出去做工,程应允听取了凌淑锦的建议,让钟师傅带着百姓去搞农耕,如今他们正忙着给甜瓜地除草对花。图灵的母亲见到裴柔丽,显得很是局促,粗糙的双手不安的反复揉搓,也不要裴柔丽带来的大米。
  最后是裴柔丽十分坚持,她才勉强收下。
  裴柔丽不想耽误她们,稍作停留便告辞了,图灵还有一个弟弟,爹娘都忙,弟弟都是她在带。如今裴柔丽身体已经好了,也不需要伺候,白天就让她照顾弟弟,如果想继续学习识字,可以晚上去找她,白天她也没时间。
  告别了图灵一家人,裴柔丽往军营走,路上碰到一群小孩子在堆泥沙玩乐,其中一个小孩子提着的水已经有些脏了。
  西北水源少,很是缺水,冬天下雪时也会囤些雪水,以防夏日水不够用,这也是这里为什么叫做固水城的缘由。
  好不容易得来的水,用来自是十分珍惜,这些小孩子玩乐的那点水,一看就知道是用了好几次不能再用的。
  “小江,你这城墙只有一层,你应该隔一段再盖一层,城墙越多,敌人越难攻进来。”
  “阿淼说的对,我们再盖一层。”
  “水太少了,泥不够了,你再回家取点儿。”
  “我家的水都是洗过菜、擦过桌子的,已经没了。”
  一帮孩童叽叽喳喳,路过的裴柔丽看着他们堆砌的泥堆,对啊?城墙多垒几层,敌军不就不容易攻进来了吗?可是边关并没有那么多可以用来砌墙的砖块和石头,那如果只是围着城门的地方盖两层呢?只是盖两层有什么意义?敌人可以攻破第一道防护,就能攻破第二层。
  那如果是第一层和第二层中间留些地方,把敌军围在里面,瓮中捉蟹呢?
  那留多少地方合适呢?把敌人围住之后怎么能杀掉他们呢?站在墙上射杀,那墙就要砌的宽一些,上面可以站人,可以留出来洞口,可以……
  想法越来越多,裴柔丽便蹲下身来,将眼前的泥堆推倒,按照她的想法重建。
  本来玩的正高兴的孩子看到自己刚建好的城墙被推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另一个小孩子还算镇定,在一旁劝道:“小江别哭,哥哥正给我们重新建呢。”小孩子就是要成熟一点。
  夏日炎炎的巷子口,一个身材瘦弱的小兵带着三个孩子玩泥巴,过往的路人只是摇头笑笑。这里离军营很近,也会有年纪小又贪玩的小兵,在不训练的时候和孩子一起玩,大家对此都已经习以为常。
  裴柔丽反复推倒又重建,快到晌午时,她心中的设想才有了雏形,去街边的铺子里给孩子们买了糖,就回军营去巡程应允。
  裴柔丽起初并没有问程应允,那天在郊外凌淑锦都给他说了什么,是因为她觉得凌淑锦并没有让她在一旁听着,自是有她的道理。可是程应允这厮,刚出了临安城,就已经按耐不住,一托盘的全给她说了,期间还不忘得瑟,说这么多年看下来,如果没有她在中间,他和凌淑锦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还夸凌淑锦不愧是十六岁就敢做计谋勇战匈奴的女子,该是盛国第一号巾帼女英雄!还劝她趁姿色尚好,要好好服侍公主,要早日回临安城,省的公主另寻他人。
  若不是裴柔丽打断了他,还是要滔滔不绝下去,这厮虽是个墙头草,但是凌淑锦另寻新欢这事,他说的还挺准的。
  虽说一路上这家伙老爱时不时的逗她两句,可是也没忘了凌淑锦交代的正事儿,对于她推荐的钟思携,程应允以礼相待。
  钟思携确实很了解西北的地质和环境,在农耕种植上也颇为专业,为人谦和又接地气。到了西北未作歇息,就领着程应允派给他的人开始耕作,他说现在虽不是春日,错过了作物种植最好的节气,但还是有些适合的庄稼可以种。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钟师傅划出来种植的那片贫瘠地块确实长出了绿油油的瓜藤,他说这个甜瓜生长时间短,三个月就能有收成。起初很多人都不信,毕竟他们在西北多年,已经忘记甜瓜长什么样儿了,钟师傅选的那块地,还是沙石掺杂,种黍子都难,别说种瓜了。
  可谁知钟师傅在他自己院子里撒的瓜苗还真的发芽了,待瓜苗有三四个叶后,钟师傅才让人移栽到沙石地里,如今瓜秧已经结花,他又让人去对花,说只有这样才能结果。
  由此一来,程应允也越来越相信钟师傅能够改变西北的农耕惨状,一有空就去地里看看。
  裴柔丽赶到的时候,就看他正指挥着属下搬砖石,“你们这是干什么?”
  程应允看她来了,还满头大汗的,就拿了水壶递给她,“你怎么来了?钟师傅说要在这里建些一人高的矮屋,再在上面铺上茅草,在里面搭上架子,开始种蘑菇。等冬天的时候,这里还可以继续种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