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她洒脱肆意,满腔热忱,又韧性非凡,狠得起来,也沉得住气。
  这样的人。
  唐绮是这样的人
  燕姒被她深深吸引而不自知,直到此刻才懵懂醒转。
  什么忠义侯府的嫡亲孙女?
  燕姒做了棋子,妄图隐而不发缓慢挣脱,却在家常琐事的细微处,鹦鹉学舌。她拿到荀娘子的心就能开心一日,可她那些笑脸,只在须臾。
  她不及唐绮,又无比渴望着活成那般模样。
  燕姒怅然一笑,再顾无言。
  唐绮不察身侧人的满腹心事,在漫天星辰下,不知想到了些什么,忽而开口问:你那个铜匣子,和早前用的兔皮钱袋,是
  崔千户给的。燕姒闷声答着,脚步迈得快了些,一些小玩意儿,刚好我喜欢。
  这话仿佛有气,唐绮挑了下眉,半天没想出再要说什么,只淡淡应了一声:哦。
  -
  楚畅和罗兆松大婚当日,燕姒带着侯府的贺礼去走了一遭。
  平昌伯夫妇很和蔼,招呼客人迎来送往时,脸都快要笑烂了。楚畅虽说是庶出的,但好歹亲家是楚谦之。
  成兴帝倚重户部尚书,为这桩婚事,还御赐过随身玉佩作为贺礼,由此可见,罗楚两家缔结姻亲,成兴帝的心偏向着罗家。
  俗话说,几家欢喜几家愁,临近官家寿诞,罗家有了楚家这门亲,中宫怎好再不着急?听你爷爷说,大殿下近几日去中宫请安,没少受奚落。
  随侍打着扇,于红英闭目养神。
  燕姒靠窗而坐,心不在焉:嗯
  于红英眼帘缓开半条缝:你怎闷闷不乐?
  没有呢,只是在寻思中宫着急会作甚?燕姒转过脸来,勉力扯出个笑。
  于红英又将眼眸合上:后宫那一套,这还值得你反复思忖。构陷、毒杀,万变不离其中。罗家全仰仗宣贵妃专宠,三皇子唐亦此人,你也熟稔的,性子太过软弱。早年还有宫人笑传,说三皇子跟二公主投错了胎,二公主生母昭皇妃才是那不争不抢最软弱的主儿。你说皇后该怎么动?
  昭皇妃软弱?燕姒心头打了个突兀。
  杨门女子,当真软弱么?
  此时倒不是去细思昭皇妃此人的好时候,燕姒沉静片刻,道:皇后要动宣贵妃么?
  于红英道:把那么字吞回去,她要罗家鸟兽散,只有动宣贵妃。
  那是不是该从中警示一番?万一真让皇后做成了,我们岂不是前功尽弃?
  你还要更用功。于红英叹出半口气:宣贵妃专宠这么多年,能是个什么省油的灯不成?罗楚都结亲了,中宫恨她这许多年,周昀一死,她还只知拍掌庆贺?
  燕姒虚心受教,道:侄儿明白了。
  天色尚早,于红英却没打算久留,旋转轮椅往外去,说:就这几日了,我会寻个时机将孔太保救出来,人往哪里送你再斟酌。
  燕姒起身将于红英送至门口,望着远去的背影,又是疑惑。
  这些日子,于红英怎么一日走得比一日快?
  难道还怕热?
  【作者有话说】
  【小声bibi,听说喜欢上一个人,在对方面前会产生自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3章 上钩
  ◎一更。◎
  说来有些趣。
  奚国是不过端午的,五月里颇多忌讳。譬如不宜晾晒被褥,不宜造房加顶等等。
  丛林沼泽地多蛇虫鼠蚁,是淬毒的好时候,奚国人对付各种毒物手到擒来,从小便泡祛毒的药汤,比惧怕毒物的唐国人胆子要大得多,他们不食粽,不饮味道怪异的酒,会忙碌一整月。
  唐国则大有不同,接连两桩盛事,尤其椋都,三六九等的人都享着太平之乐,唐绮曾在关押孔太保的夫子庙里提到过一句表面光鲜,大抵就是如此了。
  燕姒和老侯爷同乘一辆马车,在戌时往宫中去,路上听老侯爷讲着端午后的第二桩盛事。
  官家寿辰么,今天叫万寿节。万寿节你约莫听得少响水郡百姓不过此节。
  燕姒问:是地方太偏西南了么?
  于延霆捉着手巾擦额头的汗,这身官袍圆领太紧,他说:当今陛下节俭,自立安年后边关频发战事,就废了此节,各地州府也不需再大肆庆祝朝椋都方向拜谒,只保留了宫中这场万寿宴。
  眼下他们要去赴的,便是此宴。
  燕姒听于红英讲过,成兴帝诞辰的万寿宴,信口道:文武百官携官眷带贺礼入宫,官家摆宴长乐殿,吃席喝酒,听乐观舞,有杂耍和戏,午门上还放烟火。今日热闹了,依您看,中宫会从哪个环节动手?
  于延霆皱眉思索了片刻,说:宫中自端午后就着手筹备寿宴,采办物料,排演节目,内官们以尚膳监为首,这大半个月,估计腿都快跑断了,正是忙碌。前朝周氏留在二十四衙门的大钉子是拔完了,小钉子不好说啊。
  燕姒点头道:鱼龙混杂,想来任何一处都有可能。
  于延霆宽慰她道:他们斗他们的,咱们只管看场好戏,中宫若动,银甲军便动,中宫若不动,还要等宣贵妃另寻时机。待会儿到了午门外,你去同平昌伯新媳一道,我得坐武官席,陪不了你。
  燕姒记下来,颔首说了声:是。
  中宫动不动她暂且不知,但无论中宫怎样,她知那人不会再等。
  戌时天已渐暗,马车停稳,燕姒下车便见到了这般盛景,诸多车马停在午门外,身着盛装的官员们携同家眷构成长虹,来拜成兴帝,整个皇城灯火通天。
  她寻到平昌伯家的马车,楚畅也刚好见到她。
  两人随官眷队伍缓缓进午门入长乐殿,殿前玉石阶下,密密麻麻的宴席有序陈列,多得数不清,内宦近千,负责摆席的同时,也负责为赴宴之人领路。
  朝臣按品阶大小,在左侧廊依次入席。右侧廊是后宫女嫔席位,接连着朝臣内眷和勋贵子女们的席位,年长者先行,年幼者吊在末尾。
  燕姒和楚畅,便隐在这末尾。
  内宦唱声成兴帝驾到时,楚畅拍拍胳膊上的小手,说:于妹妹,快看。
  燕姒侧目望去,见到玉阶上人影耸动,仪鸾司的仪仗队伍拥着成兴帝来,他的左右站了周皇后、宣贵妃和昭皇妃,再是其它没什么名头的普通宫嫔。
  阶下众人拜过高台,成兴帝袍袖翻覆,这场盛宴便正式拉开序幕。
  成兴帝落座,先是他的三位儿女近前叩拜进献贺礼。
  唐绮也不知道送的什么稀罕物,装在一个小方盒,被成兴帝揣在龙袍里,只说是民间百姓家把玩的小玩意儿,不足为奇。
  再是大殿下唐峻,让锦衣卫搬了一副长两丈、宽五尺的巨幕百鸟朝圣纹绣屏,屏上百鸟绣得栩栩如生,倒教众人眼前一亮,成兴帝一高兴,就把这面百鸟朝圣屏留在了旁侧观赏。
  其后便是三殿下唐亦,年年都要给成兴帝贺寿,他人也本分,贺礼是自己手抄的全本孝经,算尽了一片孝心,成兴帝乐着收了,转手让曹大德拿下去。
  宣贵妃察言观色,凑到成兴帝跟前,正欲说点什么,成兴帝却又吩咐起来,叫曹大德传令翰林院修撰,把孝经列在今年贺礼首列,要载这一笔。
  这事一过,宫钟敲响。
  殿前乐师百人齐奏,内外无喧哗,只听见半空丝竹声如百鸟唱鸣,曲毕,成兴帝兴致大发道:开宴!
  琵琶箜篌声起,礼部教坊司官娥登场,载歌载舞,席上热闹了起来。
  燕姒只管埋头用饭,人家唱或跳,都同她没什么干系,楚畅已为人妇,性子不若以前那般张扬,收敛着酒也喝得少了,偶尔倾身过来,与燕姒讲两句话。
  畅姐姐现在说什么,三句都离不开夫君,新婚燕尔,蜜里调油呗!燕姒揶揄着笑。
  楚畅偷偷伸手过去,抢她桌上蜜饯盏子,你再笑,再笑。
  燕姒一把捏住楚畅的手腕,又换上哀求的楚楚眼神:我知错了,就这一盘呢,行行好。
  不松。你与我说说,都十八了,有没有喜欢的如意郎君呀?楚畅贼笑道:那人是不是叫你朝思暮想,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自然没有。
  至于朝思暮想,那更是没有。
  燕姒脑子里装的,都是如何谨小慎微的、不露声色的,搅乱椋都一池死水。
  她想了想,忽而认真道:畅姐姐,喜欢是什么?今日喜欢,来日也可能不喜欢了,今日不喜欢,来日说不定就喜欢了?我的亲事也有家中长辈做主,现在哪里顾得上喜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