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七日,”老军医眸色定定,“老夫竭尽所能,也只能维持七日时间,所以此行务必早去早回。”
  “七日……这……”古伊顿的眉头快要拧出花,“西桓距西南千里之遥,而且又要寻药,七日之内如何来及?”
  “来得及,”沈绾神情坚毅,定定道,“若是汗血马,七日,足矣。”
  古伊顿恍然,这才想起沈绾前不久刚驯出一批大宛良驹,心中定了定神,道:“也罢,既然姑娘执意如此,我就先代大家拜谢,此行我会派几名骑手护你周全,务必早去早回,注意安全!”
  **
  当晚,沈绾一行马不停蹄,直奔西南。
  因有着胡商这层身份作掩饰,一路上倒也没遇上什么绊子,只是每过一座城池,通缉栏上的画像还是免不住让她心里发毛。
  三日后,一行人来到渝州城下,奇怪的是,城门守卫原本懒懒散散倚在墙角,可一见外人进城,立马像打了鸡血,态度强硬到说什么也不让进。
  可这世上极少有银子解决不了的难题,在沈绾软磨硬泡又挨个塞了不少银两后,几位见钱眼开的兵官终于大发慈悲放行。
  可刚一进城,眼前触目惊心的景象让人不由一颤。
  黑压压的铅云在天边你推我搡,擦出几声闷雷,破败灰沉的街道两边横七竖八倒满了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有的面黄色蜡黄,有的肿胀虚白,还有的裸着身子,一双双病怏怏的眼无神地瞅着天空。
  四周静得可怕,只有苍蝇不厌其烦地在废臭污秽间盘旋。
  一个老头不住在身上掏着什么,摸索半晌,竟从身上抓出一只活跳蚤,用两根脏污的手指捏着,就这么麻木地放入口中。
  沈绾被这一幕惊到,强力压住心头恶心,可还没待调整好自己,这支陌生的队伍很快引起注意。
  无数道呆滞的目光齐齐投注而来,像是往死寂湖水中无意投入一粒石块,瞬间激起千层涟漪。
  饥饿、贪婪、疯狂……齐刷刷的视线仿佛一道道钉子,快要将几人捅穿。
  沈绾这才明白,怪不得那些守门兵士反应这么大,原来整个城里皆是奄奄一息的灾民,生机全无,恍如一座死城。
  这般惨绝人寰的景象,他们自然不敢放任何消息出去。
  “姐姐……”一个小女孩拖着一只断脚,缓缓爬到沈绾脚下,“饿……”
  她伸出瘦骨嶙峋的手,小心翼翼扯住沈绾裤脚,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满是卑微与乞求。
  身后有位伙计于心不忍,正要掏包袱,忽被沈绾一把按住。
  “不能给。”她低声示意。
  这种时候不能心软,她们的食物本就有限,一旦抛出引子引起骚乱,这些难民恐怕能把她们连人带马给活吞了。
  可即便是极微小的动作,也逃不过这些早已饿绿的眼睛。
  “他们有食物!”有人爆出一声吆喝,原本如一滩烂泥的人堆陆续动起,或走或爬,围猎般朝她们聚拢。
  “怎、怎么办?”伙计见状不妙,意识到自己似乎犯了错,连声音都在发抖。
  “大家靠拢,立即上马,找机会冲出去!”沈绾压低声音,以最快速度指挥。
  几人步步后退,可四周的灾民显然已将他们包围。
  一滴冷汗从额角滑过,沈绾不禁想起,当初谢翊面对万千流民,不知可曾这样怕过。
  他们是百姓,不能喊打喊杀,即便是真动起手来,他们人多势众,自己也肯定难以招架;可若是坐以待毙,就只有死路一条。
  眼看围拢越来越近,近到有灾民的手快要触到肩头包袱。
  只听“嗖——”地一声!
  羽箭刺破长空,那只黑黢黢的手还未来及动作,便无力垂了下去。
  沈绾定睛一看,原来一支利箭早已穿透了此人胸口。
  顺着箭镞袭来的方向,视线一凝。
  先前几名守门官兵正得意洋洋站在城楼,其中一个细眉鼠眼,指着沈绾一行道:“大人,就是这几个药商,他们身上可带了不少银钱,瞧那几匹马,卑职方才查问的时候已经偷偷验过,即便涂黑了颜料,可卑职敢用项上人头担保,确实是汗血马无疑。”
  站在中间的首领一身武将装扮,从衣着配饰可以看出,是个拓摩人。
  “好,既然闯进几只肥羊,哪有不宰杀的道理?”
  说着手臂一挥,又是几只羽箭嗖嗖飞过,围在沈绾周围的一圈人瞬间倒成一片。
  “这帮中原人,真是碍事!”领头军官歪嘴轻嗤,目露鄙夷,“来人,把这些商贩通通给我扣下!”
  令出兵动,早有一队官兵手持长枪锐矛,从一侧踏过百姓尸首,汹汹而来。
  人群中散出浓烈恶臭,很快伴着刺鼻的血腥味弥漫开。
  沈绾牵着缰绳的手心一紧,暗暗握住包袱下的长刀,那么多兄弟的命系在她身上,根本没时间耽误!必要时只能殊死一搏!
  那军官话音刚落,耳边蓦然传来一阵轰响。
  “砰——”
  尖鸣的火炮声好似从天际袭来,强烈的震颤穿透墙体,直击城门。
  “不好了!”小兵匆匆来报,“大人,起、起义军,打进来了!”
  “什么!”
  “砰——”又是一声。
  远处天际硝烟滚滚,霎那间,战士的嘶吼声、兵戈声交织激荡,震耳欲聋。
  城门轰然炸开,提剑持刀的战士个个身手敏捷,加之城门不远外立着几门火炮,这些守城官兵立即溃不成军。
  沈绾一行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到,匆匆躲在街角。战火很快漫至城内,街道旁的难民从未见过这般激烈的交战,稍有些力气者拔腿就跑。
  好在这些民兵战士训练有素,并未虐杀百姓,而城里这些尸位素餐的兵混子自然没什么战斗力,一场混战很快结束。
  战火浓烟渐散,旌旗猎猎处,一群高骑战马的队伍气势汹汹驶进城门。
  马背上的战士脖戴红巾,装束整齐,虽不是统一的盔甲,但也能看出一种与官兵截然不同的精气神。
  写着“红巾军”三个大字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沈绾眯了眯眼,发现走在前列的队伍中有一人分外眼熟。
  “将这些官兵全部收押,城中灾民甚多,将随军粮食发放,赈灾安民。”队伍领头人扬手止步,朗声发话。
  沈绾眸光一暗,视线顺着声音望去,倏然一凝。
  眼前人阔面长身,宽肩阔背,体格健硕,只是数月不见,他似乎更瘦更黑了些,刚毅的脸庞添了几许风霜,少了几分不羁野性,更多了几分上位者的威严和沉稳。
  队伍浩浩荡荡穿过街道,路过一处街角,走在正中的首领蓦然勒住缰绳。
  深邃的目光穿过重重烟雾,准确无误锁在沈绾身上。
  原来她方才在掀开捂住口鼻的纱巾时,顺带揭开了脸上半张面具。
  视线交汇的瞬间,沈绾只觉那双原本质朴的眼睛,此刻翻涌着许多复杂难言的情绪。
  惊诧、欣喜、好奇、担忧、思念……各种情绪纷纷交织在眼底。
  “小、小殿……”首领身侧也有人顺着视线望过来,见到沈绾那刻,惊喜奔涌而出,话到嘴边还是被敏锐的警惕性生生截断。
  马蹄阵阵,意气风发的队伍如奔腾的长流驶向城内。
  不多时,有两名小兵小跑过来,拦住众人,其中一位朝沈绾拱了拱手,恭敬道:“姑娘,我家首领有请。”
  **
  起义军占领了总兵府衙,两排将士赫然守列在门口。
  沈绾由小兵一路领着,穿过金碧辉煌的照壁,来到前院大厅。
  刚跨进门槛,先前那人再也按捺不住喜色,就连上前几步都带着风,“小殿下!”
  这世间最令人激动之事莫过于故人久别重逢,周副将委实没有想到,自那日京都一别,今日竟会在渝州城相见。
  “听到那几声火炮,我就该想到是你们。”沈绾展眉,视线在周副将脸上停留片刻,转而落在正坐在厅堂的另一位。
  “李大哥,别来无恙?”
  向来沉闷寡言的男人站起身,虽是抿着唇,可眼底的炙烈情绪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掩藏。
  “沈姑娘……安好?”短短五个字,是他无法宣之于口的隐秘情愫。
  “自是一切都好。”沈绾眼睫轻眨,“只是没想到当日送李大哥出城,一转眼,你已经是起义军首领。”
  周副将笑容满面:“当初小殿下连人带信送来黔州,我本以为只是帮忙照顾个人,没想到小殿下竟是为我们这群弟兄物色了一位将领人才!感谢小殿下慧眼,如果没有大山兄弟,哪会有现在的起义军?”
  原来自李大山来到黔州后,很快找到周岭周副将。
  当时,周岭依照沈绾吩咐,以蓟州杨廷忠旧部的名义在西南集结胤人残军,这些人大多是心怀家国的有志之士,一听说是杨总兵旧部,纷纷投靠,凝结力极强。很快,就形成了一小股民间势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