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虎子吃住都在他干活的客栈里,对菜价之类的详细信息知道得并不详细,不过聊了一会儿,也算是让钟璃的心里大致有了一个底,对自己接下来应该做的事儿有了一定的打算。
  莫三叔家刚刚杀猪还有不少东西得收拾,钟璃也没好意思在这里再多打扰,问清楚了自己想知道的,借了莫三叔家的一个背篓,将那二十斤肉打包装好,让莫清晔背上了,自己则是捧着一个装着猪血的大碗,带着莫清晔回了家。
  到家时间还早,按现代的时间来算,估摸着也就是十二点左右的样子。
  钟璃想着没冰箱这种东西,这时候虽然气候冷,猪肉放久了也不好,索性今儿也不做针线活了,收拾着就要把猪肉收拾出来直接腌制上。
  不过要想腌制猪肉,还差不少东西,香料什么的是少不了的,腌肉的话,家里的盐也不够。
  钟璃想了想,索性直接对莫清晔说:“走,收拾一下,我们去一趟镇上,赶回来还正好来得及把这些肉收拾了。”
  去镇上来回花费时间两个多小时的样子,再加上买东西的时间,到家的时候应该是下午四点多。
  钟璃喜欢把手头上的事儿都做完,不喜欢拖延,所以说了就做,拉着莫清晔就奔着镇上去了。
  他俩出了门,关于钟璃大手笔买了不少肉的消息也用一种令人惊讶的速度在整个莫家村传开了。
  钟璃的婆婆也听说了这个消息。
  因为婆婆见不惯莫三叔一家对钟璃的帮助,莫三叔昨天来请他们去帮忙,婆婆也没答应,今天莫家一个人也没去,没人知道这事儿。
  所以当听说钟璃眼也不眨的直接掏出二两银子买了不少肉的时候,婆婆恨得差点咬碎了一排牙。
  上一次冒冒失失的去找钟璃的麻烦,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没捞着好处,还白搭了八十文钱进去,最后回来还被家里老头子一通教训,这口气婆婆怎么也咽不下。
  这会儿听说钟璃买了不少肉,婆婆眼珠一转,立马又有了别的想头。
  她扔了手里的扫帚,脚步匆匆的往屋子里走,进屋就凑在公公的耳边嘀嘀咕咕的说了一通。
  公公捏着旱烟杆子的手顿了顿,混浊的眼里飞快的闪过一丝不悦,开口却略显迟疑:“当初分家的时候没给分银子,说的就是杀猪的时候多给分一些肉,这话当时当着不少人的面说定了的,这时候再改了主意,不给肉了,会不会不太好?”
  婆婆嗨了一声,拍着大腿说:“怎么不好?哪儿不好?!”
  “她钟璃带着那个傻子在外边吃香的喝辣的,今儿还花钱买了那么好些肉,她什么也不缺,凭啥还想着从我俩这把老骨头缝里榨油?!要我说就不应该给她!一点儿都不给!”
  看公公还是一脸迟疑不决,婆婆一咬牙又说:“老头子你可别犯糊涂!这开春了翻过年,老大家的大小子是要送去入学的!这一进学,学费书本笔墨纸砚要花费的银子那可海了去了!咱家哪儿有那些多余的银钱?就指望着杀猪的肉多卖一些来补贴家用呢!这要是喂了钟璃那个白眼狼,咱能讨着什么好?那还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
  公公被婆婆的一番话说动了,狠狠的吸了一口烟,下了决定,说:“多少给一些,不能不给,不过…”
  公公阴郁的眼神被笼罩在烟雾缭绕之后,声音也阴沉得不行:“不过既然她已经买了不少了,肉就不分了,回头给她一些猪下水就成了。”
  婆婆是一点儿也不想给的,不过能从多给肉换成只给一些不值钱的猪下水,婆婆还是比较乐见其成的。
  婆婆心满意足的又跟公公商量了一会儿,老两口还煞有其事的找出了日历来翻了翻,发现后天就是杀猪的好日子,把时间敲定在了后天。
  定了时间,公公把烟杆往腰后一插,背着手出去请人后天来帮忙去了,婆婆则是回到了屋子里,跟同样恨钟璃恨得牙痒痒的莫春花嘀咕,后天钟璃真来了的话,应该怎么找回之前丢了的面子。
  第71章
  这边莫家母女讨论得热火朝天,钟璃毫不知情,带着莫清晔到了镇上,目的明确的采买了不少腌肉需要用到的香料,还买了不少盐,都装好了让莫清晔背在了背上。
  至于后来买的两个木盆,则是被钟璃自己抱着。
  钟璃想到莫清晔惦记着要吃的猪血,还斥巨资买了一点儿干粉丝和豆芽,想着一会儿回去,给莫清晔做一个猪血粉丝汤。
  想着家里的主食只有玉米面跟高粱米,钟璃又去了米行。
  莫家村地处北方,耕地居多,能种水稻的稻田数量就很少了,一般的农户种的都是麦子玉米高粱之类的东西,大米产量很少,自然是个金贵东西。
  一升米,也就是两斤,就得三百文,仔细算起来这比肉价还贵不少呢!
  钟璃实在是没法忍受每天吃杂粮饭的煎熬,狠狠的咬了咬牙,掏钱买了五升,最后得了十斤大米。
  正好米行里还有小米面粉之类的东西,钟璃仔细问了价格,又买了几斤面粉两斤小米,除了最终的十斤大米让莫清晔背着外,剩下的都自己用木盆端着,吃力的抱着。
  回去的路上,钟璃正好在村口碰上两个唠嗑的大娘。
  钟璃不经意的听了一耳朵,得知大娘家里地窖堆多了萝卜白菜,这会儿也吃不了了,正想着去买点儿盐回来做成咸菜,这样开春了也不会坏。
  钟璃脚步顿了顿,扭头问那个大娘:“大娘,您家里的白菜萝卜是多了,吃不了了是吗?”
  大娘明显是认识钟璃的,就跟生怕她开口要似的,赶忙说:“这年头谁家还有吃不了的菜呢?没有多的!没有多的!没有没有没有!”
  钟璃一看她那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哭笑不得地说:“大娘,如果您里边里有多的,正好我想买一些,要合适的话,要不您卖点儿给我也成,不行就算了。”
  一听钟璃不是白要,大娘的表情立马就变了,怀疑地说:“你说你用买的?你给钱?”
  钟璃好笑点头:“给钱,买东西当然得给钱,只是不知道您家里到底有没有多的,肯不肯卖给我了。”
  能卖钱的事儿,大娘怎么会拒绝?
  所以不等钟璃再说别的,大娘就一改之前的警惕冷淡,热情的抓着钟璃的手跟她攀谈了起来。
  钟璃一手吃力的抱着木盆,一手被大娘拉着,言语间才知道,原来往地窖里放菜的时候,大娘的儿子儿媳一家还在家里,本也是刚好够吃的。
  可是谁知道秋收没多久,儿子儿媳一家就去了县城里做买卖,还把两个小孙子也给接走了!
  家里只剩下了老两口,那多余的白菜萝卜自然也就吃不了了。
  这放在地窖里的菜,放一个冬天都没事儿。
  可是只要一开春,天气暖和了,再放着那就是要烂了芯子的!
  大娘说起这个心疼得不住吸气,也不等钟璃回去放东西了,直接把钟璃跟莫清晔带到了自己家里,就跟生怕他俩跑了似的。
  钟璃从善如流的跟着大娘往里走,去地窖里看了一眼,发现藏着的白菜萝卜什么的都还水灵灵的,一看就是好东西。
  钟璃翻着一颗白菜看了一眼,说:“大娘,您这打算卖多少?怎么卖?”
  大娘揪着衣摆挣扎了一下,试探地问:“那你想给我多少钱?”
  看钟璃愣住了,大娘尴尬的笑了一下,说:“青晔媳妇儿,大家都是一个村里住着的,我也不好漫天要价,这要不你看着多少给点儿就成。”
  话是这么说,钟璃却也知道,如果自己给的价太低了,大娘也不会答应的。
  只不过这种东西在村子里是每家每户都有的东西,也没谁会想着用来换钱,价格自然无从比较,也高不了。
  钟璃站了起来,说:“这样,白菜我要十五斤,萝卜要十斤,我给您算一文钱一斤,总共给您二十五文钱,您看行吗?”
  大娘一听原想着要丢的东西还能换几十文钱,激动得手抖了一下,但却还想着熬一熬价格,挣扎着说:“这也太低了,要不再拔高点儿?”
  钟璃苦笑着摇头,说:“大娘,不是我故意压价,主要是这东西您已经放了这么久了,本就不新鲜了,这个价已经是我能给的最高的了,您要是觉着成,我就把钱数给您把东西带走,要是不成,那就算了。”
  大娘一听这话那还了得?
  都说好了的,哪儿能算了?
  “别别别!二十五文就二十五文,有总比没有强,你去前头坐着,我这就找家伙什来给你称重,马上就给你收拾好了带走!”
  钟璃走了出来,交了十文钱的定金,等大娘收拾的功夫,带着莫清晔将之前在镇上买的东西送回了家,然后又赶了回来。
  剩下的十五文尾款结清,钟璃看见大娘家里还有不少鸡蛋,跟大娘讨价还价一番,最后以七文钱一个的价格,又跟大娘买了二十个鸡蛋,一块儿带着回了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