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什么漏洞?”她问道
  。
  傅景川停下手中的工作,转向她。高挺的鼻梁和线条分明的下颌让他看起来更像雕塑而非真人。
  “他假设所有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但这在现实市场中几乎不可能。”傅景川的语气平淡,“如果你细读附录二的数据,会发现当引入情感因素变量时,结果完全不同。”
  沈疏桐怔了怔,迅速翻到论文附录部分。果然,那些她原本认为无关紧要的补充数据,经过傅景川一点拨,突然呈现出全新的意义。
  “有意思…...”她喃喃自语,完全忘记了时间,顺势坐在了傅景川对面的椅子上,“所以你认为即使在商业博弈中,情感因素也应该被纳入考量?”
  傅景川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打量了她片刻。沈疏桐能感觉到他的目光从她的眼睛滑落到她敞开的教科书上,那里有她密密麻麻的笔记。
  “理论上是的,但量化情感始终是个难题。”他稍稍向前倾身,从他的一台电脑上调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之前做的一个简单模型,尝试用算法模拟情绪影响下的决策模式。”
  沈疏桐凑过去看屏幕上的代码和图表,一缕长发不经意间滑落到颊边。在她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傅景川已经自然地将那缕头发撩到她耳后。
  两人同时愣了一下。
  “抱歉,”傅景川迅速收回手,声音有些紧绷,“我看不清屏幕。”
  沈疏桐感觉耳朵被他碰过的地方有些发烫,但她很快恢复镇定,扬起眉毛:“真是意外呀。传言你待人非常冷漠,从来不会道歉。”
  傅景川的嘴角弯了一下:“传言总是有夸张的成分。”
  他们接着讨论了将近半小时,傅景川不仅耐心解释了模型的原理,还分享了几个参考资料库的访问权限。沈疏桐发现,尽管他话不多,但每句点评都直击要害,而且与她过去听说的“冷漠天才”形象不同,他其实相当乐于分享知识。
  “你应该多笑一点,”讨论告一段落时,沈疏桐一边整理笔记一边说,“你笑起来挺好看的,老是板着脸简直是浪费美貌。”
  傅景川明显没料到她会这么说,愣了一下,随即侧过头去。沈疏桐几乎可以肯定,他耳根有点红了。
  “时间不早了,”他转移话题,“你该回去了,女生宿舍快锁门了。”
  沈疏桐惊讶地看了一眼手表——已经快十二点了,他们居然聊了这么久。更让她惊讶的是,傅景川居然连女生宿舍的锁门时间都知道。
  “你怎么知道女生宿舍.…..”她话没问完就停了下来,因为傅景川已经开始收拾东西,显然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
  她也跟着起身,却发现刚才坐得太久,腿有些麻了,一个没站稳向前跌去。
  一只有力的手臂及时扶住了她。
  傅景川不知何时已经来到她身边,他的手稳稳地托着她的肘部,距离近得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薄荷气息。
  “小心。”他的声音很近,呼吸轻轻拂过她的额发。
  那一刻,沈疏桐莫名觉得心跳加速。她抬起头,正对上他深邃的眉眼。
  “谢谢。”她轻声道,忽然注意到傅景川的另一只手里拿着她的手机,“这是...”
  “你刚才落在椅子上了。”他将手机递还给她,指尖擦过她的手掌,带来一阵微妙的触感。
  就在沈疏桐以为他会说什么的时候,傅景川却已经退后一步,恢复了那礼貌疏离的姿态。
  “你的论文,”他忽然说,“如果还需要讨论,我周二和周四下午会在科技馆三楼的实验室。”
  沈疏桐眨眨眼,一丝笑意浮现在唇角:“好的!期待下次见面!”
  他目光柔和了些许:“路上小心。”
  说完,他转身离开,修长的背影在图书馆的长廊中渐行渐远。
  沈疏桐站在原地,直到他的身影完全消失,才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机。她惊讶地发现,屏幕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新建联系人——
  “傅景川”,下面是一行邮箱地址和电话号码。
  “果然传言不可信,”她轻声自语,眼中闪着感兴趣的光芒,“这人明明一点也不冷淡嘛。”
  第16章 请教
  周四下午,科技馆三楼的实验室。
  沈疏桐抱着笔记本,准时出现。她今天穿了一身衬衫牛仔裤,长发束成马尾,显得人非常清爽利落。实验室里人不多,傅景川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依然是那两台电脑,屏幕上是复杂的代码和图表。
  沈疏桐没有直接打扰,而是找了个不远不空的位置坐下,打开自己的电脑,也开始忙碌起来——处理数据,运行模型,偶尔蹙眉思考。
  她能感觉到,傅景川在她进来时就抬眼瞥了一下,然后……似乎就有点心不在焉了?他的目光时不时会从屏幕移开,状若无意地扫过她这边。
  过了大约一刻钟,沈疏桐似乎遇到了难题,轻轻“啧”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却投向窗外,显然在思考。
  “那个变量,试试用贝叶斯方法先处理一下。”
  一个清冷的声音忽然在旁边响起。
  沈疏桐仿佛才注意到他,转过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和恍然:“傅同学?好巧。你也在这里?”她眼底却藏着一丝狡黠的笑意。
  傅景川站在她桌子旁边。“嗯。”他应了一声,目光落在她的屏幕上,“数据处理卡住了?”
  “有点棘手,样本量太大,噪声干扰严重。”沈疏桐大方地展示屏幕,并迅速操作了几下,“你看,用传统滤波方法效果不好,你刚才说的贝叶斯……”
  傅景川俯身,手指在她键盘上敲了几个指令,调出一个程序界面。“这个库函数更适合处理高维金融数据,”他解释道,声音靠近了些,“参数设置可以更激进一点。”
  他的操作很快,思路清晰,几下就解决了沈疏桐卡了半天的瓶颈。
  “原来如此!”沈疏桐真心赞叹,“谢了,你真是帮大忙了,不然我今天下午可能都要耗在这了。”
  傅景川直起身,抿了口咖啡:“举手之劳。”但他并没有立刻离开。
  沈疏桐顺势而为,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对了,上次你提到的那个情感变量模拟,我试着做了个初步的扩展模型,基于你给的框架,但引入了一些行为经济学的指标,你有空帮我看看哪里还有问题吗?”
  傅景川显然有些意外,接过U盘,插入电脑快速浏览起来。他看得很快,眼神专注,几分钟后,他开口:“第三部分的权重设置有点理想化。”
  “现实数据支撑不足?”沈疏桐立刻反应过来。
  “嗯。不过思路很新颖。”傅景川补充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做的?”
  “就在这两天。灵感来了就挡不住。”沈疏桐开心地笑了笑,“而且,不想下次讨论时跟不上你的节奏呀。”
  “我一般周五晚上会在这里调试程序。”他忽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然后拿起自己的杯子,转身走回座位。
  沈疏桐看着他回到座位,心下却了然。哦?周五晚上也会在吗?这算不算是……另类的邀请?
  她没有立刻回应,只是重新投入工作,效率却提高了很多。实验室里很安静,只有键盘声和偶尔鼠标点击的声音,一种微妙的氛围在两人之间无声流淌。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天色渐暗。
  沈疏桐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下脖颈,准备收拾东西离开。她看向傅景川,他依然沉浸在工作中。
  她走过去,轻轻敲了敲他的桌面。
  傅景川抬起头,眼中还带着未褪去的专注思考。
  “我先走了,傅同学。”沈疏桐笑着说,“今天多谢啦。模型我回去再改改。”
  傅景川点点头:“路上小心。”
  沈疏桐转身,刚走两步,仿佛忽然想起什么,又回头:“对了,听说南门那家“代码咖啡馆”的冷萃很不错,尤其适合熬夜提神。周五晚上或许可以试试?”
  说完,她也不等傅景川反应,笑着挥挥手,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实验室。
  傅景川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良久,才收回目光。他看向电脑屏幕,却第一次有些难以集中精神。他拿起手机,打开浏览器,沉默地搜索了一下“代码咖啡馆”的
  位置和营业时间。
  ……
  周五晚上的科技馆比平日更显空旷,走廊里只亮着几盏节能灯,大部分实验室都漆黑一片,唯有三楼尽头的那间还透出光亮。
  傅景川坐在电脑前,屏幕上的代码行飞速滚动,但他的注意力却不像往常那样完全聚焦。手边的咖啡已经凉透,他瞥了一眼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晚上八点十七分。
  “代码咖啡馆”的冷萃吗?他记得那家店,离南门不远,装修是极简的工业风,据说经常有学生在那里通宵敲代码。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