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魔女之村兰洽洛并不大,但有两个地方基本所有人都会去,一个是食堂,另一个便是啤酒酿酒厂。前者是非节日期间村里普通人们为数不多的可以获取热气腾腾的现煮食物的地方,后者则是所有酒商与爱好啤酒的游客的主要拜访目标。
相比起来,另外三个分别靠近农田、河道和居住区的选址,就显得逊色许多。
“我比较推荐食堂。”玫莉腼腆地小小声道,“我推荐它可不是出于离我家近的原因,关键是,我妈做的饭菜不好吃。”
匠悠挠挠脑袋,迷茫道:“啥意思?”
洛丽莎拉着她走进食堂:“哎,这事不好描述,你亲眼看一下应该就能明白了。”
匠悠之前来过一次魔女之村的食堂,那天她为了巴结掌事女巫——尤其是波丽娜——早早地就来这边借厨房烙饼,但她还真没来食堂用过餐,更没有见过食堂正式营业的模样。
作为魔女之森公社中唯一的公共食堂,它的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就在村中心广场的北边,村里横竖两条交通要道都往这里经过。每逢饭点,这里便是村中最热闹的地方没有之一。
这个公共食堂的制度,匠悠感觉跟她小时候曾经听长辈说起的大锅饭有点类似,公社成员在这里吃饭是免费的,游客们只需要购买一张餐券就能随意用餐——不过,餐食的味道可不怎么好。
第110章 魔女食堂
餐食的味道不怎么好,与食堂主厨茉莉厨娘的手艺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然而,匠悠却隐隐觉得,掌事女巫们雇佣茉莉厨娘管理食堂,恐怕就是看上了她会做菜却又做得不怎么好吃的厨艺。
毕竟这个公社对成员无限量供应餐食,堂食打包均可,要是太过美味,恐怕就会有社员们把魔女之森公社的好心当成是可乘之机,把这一福利生生整成了资源浪费。当黄牛偷领食物出去贩卖,吃不下了也硬要撑到吐……
这种事情在自助餐厅都屡见不鲜,上辈子匠悠这个闲人都听过太多这样的事例,更不用说这世界是个大部分民众都未曾好好受过教育的魔法中世纪。
人性这玩意,可经不起任何试探。
魔女之森会搞起公共食堂,也并非是什么跨时代的创举或是基于某种先进制度的设计,纯粹是怀有对乌托邦的美好幻想的创始人留下的时代遗产。
最初从覆灭的埃斯顿东城迁移至此的创始者们在这里开垦农田,互帮互助,自给自足。由于当时人手紧张,生活条件又极其恶劣,人们吃饭都成问题,开垦的田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种植出作物,人们只能靠在山林里捕捉野兽,收集野菜野果度日。
凡是看到能做的事情,大家都不会区分彼此,能帮就帮,能做就做,所有的产出也都一起分享。这些曾经互相陌生的人们变成了最好的朋友,最亲的家人。
有人收集食物,有人缝制衣服,有人传授魔法,有人护卫家园……所有人都在为了这个新家园而奋斗,每个人都在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即便有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与维持生计毫无关系……这样一来,到了田地有所产出之时,人们也很难用工作量去区分彼此的贡献。
大家都住在一个小村庄里,彼此相熟,抬头不见低头见,更觉得没有必要计较这些谁比谁做了更多的工作,谁又比谁多吃了一口燕麦——人们的食量各有不同,难道还能让人饿着肚子?
于是他们干脆便将所有产物都放入公共的仓库里,大家都在公共食堂里吃饭,吃饱为止,便省去了分配利益这麻烦又惹事的活计。这个习俗也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如今几代过去,魔女之森的生活比从前富裕了许多,有了赚钱的酿酒生意作为倚仗,他们过的早已不是当年那种连钱也不需要的生活,但人们仍然保留了将种出的蔬菜米面、饲养与捕捉的兽肉鱼虾送至食堂,并一起在食堂用餐的习惯。
当然,公社成员自己想要在外面吃或者自己做饭也没有问题,掌事女巫们便有单独的小灶,公社成员们甚至可以去食堂厨房直接拿材料……
可一来自己做饭十分麻烦,二来没有几个公社成员愿意额外花那个钱找矮人买魔法炉灶,三来……他们自己的做菜技术也十分一言难尽,若真与茉莉厨娘一较高下,大约他们还会一败涂地。
魔女之森的人们,大多是在外界受了迫害、战乱、瘟疫……家破人亡、没名没姓,甚至是到处树敌,最终漂泊至此的可怜人。对这些人来说,能填饱肚子就行,确实也计较不了太多口味的问题。
顶多有时实在喝燕麦粥喝到吐,向亲朋好友或茉莉厨娘抱怨几句,然后再在茉莉厨娘那‘YOU CAN YOU UP’的鄙夷眼神中偃旗息鼓。有能耐的出村打打牙祭,没能耐的请人带点零嘴吃食,多灌自己几杯啤酒……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食堂的面积很大,中间摆着一排排的木制长桌与长椅,供食客们随意就座,靠近厨房的一头则是石砌的桌台。每日开餐时,石砌桌台上铭刻的保温咒便会被点亮,而桌台上则会放满了各种食物,供食客随意取用。
匠悠:“……”懂了,食堂装修看起来就像是大学食堂,用餐模式却是自助餐。
公社成员或名誉社员可以自由进出食堂吃饭,而外来的客人则需要在桌台旁边购买餐券,买完餐券他们才能领取自己的餐碟餐具或用于打包的各类器皿。
负责售卖餐券与分发餐具的是一位据说有着超强记忆力,认得所有面容从不出错的小魔女埃莉诺。她是一位有着金色长发,面容可爱,扎着漂亮的红色蝴蝶的甜妹子,看见匠悠时还笑嘻嘻地对她挥了挥手。
魔女食堂供应的餐食花样主要取决于村人送来的食材。主食永远是雷打不动的燕麦粥、烤地薯与黑面包。燕麦粥煮得浓稠,并没有任何的调味,但餐台上会提供麦芽糖、粗盐与牛奶供人们自行调味。
烤地薯则是一整个塞进炉膛烤出来的,外皮看着焦黑,剥开后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如果撒点盐、黑胡椒或者糊上一层奶油,就会变得格外的美味。只是地薯的数量不多,来得早或者来得巧才能抢的到,剩下的人只能认命地吃燕麦粥或黑面包了。
黑面包是茉莉厨娘自己现烤的、自然发酵的酸面包,用的是魔女之森自己种的黑麦、小麦与燕麦,算是非常纯正的粗粮面包。从口感来说,虽然赶不上现代那种柔软顺口的面包,却也是好吃的硬欧包。
再加上魔女们从原料生产到烘培烤制都自给自足,麦子又极其充裕,并不存在用木屑、石子杂质压仓充重的黑心商人作假,甚至还经过净咒魔法检测消毒,绝对没有麦角菌等有害菌种的致幻危险,吃起来十分令人安心。
因此魔女之森自产黑面包的味道比外面市井都实在很多,口感也算得上柔软,许多客人甚至把这些黑面包当做魔女之森的特产大量购入。
唯一的不足之处便是受这个时代不甚发达的发酵技术影响,黑面包想要发酵到拥有柔软口感的地步之时,往往已经过度发酵,面团中产生了大量酸味。
这种味道有人喜欢,也有人厌恶,匠悠自己倒是挺喜欢的,尤其是拿新鲜出炉的酸面包配果酱或各种奶酪。热气腾腾的面包外酥内软,热度使得包裹其中的奶酪与果酱微微融化,一口咬下便是满满的幸福——确实食用起来比较费上颚,但总是一种幸福。
第111章 选址
尽管茉莉厨娘的面包烤得不错,餐台上提供的馅料却着实乏善可陈,只有那一言难尽、臭名昭著的亨廷顿公国特产橘子酱……匠悠觉得简直是白瞎了这烤得不错的黑面包。
她再看了一圈,发现桌台上并没有奶酪类制品。
“你们这里不吃奶酪吗?”匠悠疑惑地问。
洛丽莎摇摇头:“很少吃,那玩意挺贵的!我们是有养牛,但牛奶自己人喝都不够呢!狼大叔那边有做一些奶酪,都供给埃斯顿西城的领主大人了。我们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些。”
匠悠挠挠自己的头盖骨,她还以为欧洲中世纪制奶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啊呸,她现在可是在异世界,不能老是习惯用欧洲的历史来思考啊!
三样主食中,烤地薯显然最好吃但也最难抢,是所有用餐人的心头好与白月光,时常刚端上桌就一扫而光;黑面包本身潜力十足,无奈配套的佐餐酱料着实拉胯,连带着它的魅力也大打折扣;至于燕麦粥……这玩意虽是个营养丰富的好东西,但吃起来着实没滋没味,天天喝着实腻味的很。
除了一成不变的三样主食外,白煮蛋也是天天都有。剩下的菜品则比较随机,主要在煎牛排、煎羊排、黄油煎鸭胸肉、水煮鸡腿、盐水捞白虾这几种荤菜中反复横跳;素菜则统一做成沙拉,不论什么蔬菜都是切碎了撒点盐和胡椒一拌,吃起来都一个味道。
汤品则取决于当日的食材,最常见的有番茄洋葱罗宋汤、河蚌/蛤蜊杂烩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