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但是看到这些,他们就知道他是不打无准备的战,简体字推行势在必行。
  既然如此,他们若是要科举,无疑是要用简体字,现在不愿意学,以后也得学,到时候还落后一步。
  于是这些人还没当先生,先当了一回学生。
  将这些字学会,然后用简体字抄书,务必做到融会贯通,不出现多一笔少一笔的情况。
  等书抄的差不多了,启蒙教育书籍也编纂好了,这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都不用去学。
  看一遍,就被分派到各县,开始教学任务,嗯,首先先聚集学生。
  八岁以下,五岁以上孩童分到一个班,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又是一个班,十五岁以上则为扫盲班。
  八岁到十五岁可以只上半天,十五岁以上则是上满一个半时辰。
  普通人家都是要干活的,若不是没有电灯,十五岁以上直接安排到晚上,这样也不会耽误他们干活。
  强制报名,五十岁以上可以免了,古代寿命偏短,尤其是底层老百姓,五十岁都算长寿的了。
  当然赵章也设立了奖励制度,学完启蒙教育拿到学堂颁发的结业证书可以领到两斤肉,优先进入厂里工作。
  至于那些厂里工人也在强制报名之列,要是一年内拿不到结业证书就只能被踢出去了。
  至于小孩子,拿到证书可以进行下一步学习,有天赋的可以念书,没有天赋则会教授其他技艺,像是木工、算账等等。
  这都在告诉大家读书不一定考的了科举,但是一定不是无用。
  那年老体衰的肯定是不适合进厂了,但他们也干不了多少活,时间也多,不如来学一学,还能为家里挣两斤肉不是。
  所以那是从老至幼都在学堂里了。
  至于那些大户人家赵章就没管了,他们总会想着往上爬,肯定会主动学习。
  他只有一个要求那些奴仆每天都要来学一个时辰,可以轮换着来,但必须得来,直至拿到结业证。
  反对的赵章就不客气了。
  又不是没看到赵章那次‘露肌肉’,大户人家哪里敢反对,反正只是让奴仆去识字,还是轮换着来,不耽误照顾他们。
  只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此时的一个妥协,却是为未来放奴籍,取消奴隶制打下了基础。
  一批学员结业,适合念书的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学出来就可以代替现在的先生教授第一阶段的学员,而这些先生可以继续当下一阶段,或者第三阶段学习的先生,也可以加入赵章的队伍。
  一些人在其中尝到了教学的乐趣继续当先生,绝大部分了赵章的造反队伍。
  赵章不嫌人多,只觉人少。
  给他们安排好了之后,赵章没有再继续搞发展,开始攻打榆富县。
  宣武帝(曾经的二皇子)收到八百里加急头都大了,乌合族那边刚被打的老实一点这边就又窜起来了。
  他这皇帝当的也太焦头烂额,太窝囊了。
  早朝之上,宣武帝看向下面的大臣,“众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这内忧外患不是一天两天了,何况先帝还两次派兵,企图剿灭反贼,一次都没有成功,被人轻易拿下。
  如今反贼以逸待劳,还吸纳了许多百姓,这难度只增不减,怕是派遣三万精兵都不够。
  或许十万精兵才能稳妥,若是如此边疆退去的乌合族必然趁人之危卷土重来。
  彼时这齐朝反倒沦落到了番邦手中,这比落入反贼手中还要让他们痛恨。
  何况这王朝落入反贼手中,他们依旧是朝臣,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会难过许多。
  他们心里有了谋算,却是一点不敢表露出来。
  裕文王(七皇子)可没时间等他们过多谋算,见他们不吭声主动出列行礼道:“圣上,臣愿意带兵前往榆富县,荡平反贼。”
  第283章 幕后黑手武林盟主(27)
  宣武帝哪舍得好弟弟去,若是像鲁将军战死沙场,他不仅会失去一个好弟弟,还失去了一只臂膀。
  “裕文王诚心可嘉,然而朕需要你替朕……”
  宣武帝找了个理由否了裕文王的请求,虽然他理由找的很好,但是大臣心知肚明他就是舍不得弟弟。
  若是让其他王爷去圣上肯定乐意,只是让其他王爷沾兵权这一点这就不可能实现。
  众臣不好推他们,只能推举武将。
  武将倒是想打,但前提不是这样团送的,毕竟他们是想建功立业,哪怕马革裹尸也是死得其所,可这么团送,在历史上能留下什么好名声?
  不,史书都不会多写,只会写先帝派遣威武将军剿灭反贼无一而归,尽皆反贼俘虏,加入反贼队伍。
  先帝二度派遣一万兵马,亦是如此。
  后宣武帝登基首次派兵,依然如故。
  朝堂之上又吵的鸡毛满天飞,宣武帝不堪其扰,最后只能下朝明日再议。
  裕文王没走,请示要求见宣武帝。
  宣武帝让他来了,还宣了十二皇子,如今的贤王到御书房。
  裕文王脚还没迈过门槛就道:“圣上朝会上怎么不答应微臣?”
  然后裕文王进入御书房,贤王慢了他一步,主要是裕文王着急。
  “朕为何不让你去,你不清楚?”
  裕文王一笑,他清楚,只是朝会上都没人回应圣上的话,他怕圣上尴尬,所以这么说。
  他知道圣上心疼他,不会让他去的。
  何况他也要做个契机,不然这朝会别说吵了,一个个打太极,绝不会提剿灭反贼。
  接下来宣武帝禀退太监宫女,三兄弟说了什么没人知道。
  半个月后,接到任命,作为使臣的丘阳谦前往榆富县。
  榆富县已经被攻占,丘阳谦一人骑马到城门口,城墙上守将呵道:“来者何人?”
  丘阳谦:“吾乃齐朝使者,还请放吾进去。”
  守将让其他兵卒子盯着丘阳谦,自己跑去禀告赵章。
  赵章正吃着桃子,啃掉最后一口,丢掉果核,净手后道:“带他过来。”
  看看人有没有用,自古不斩来使,但没说不能留。
  若是好用就留下,不好用就丢出去。
  丘阳谦不知道赵章的打算,背后一凉,打了个喷嚏,看看头顶的太阳,他都成使者了,朝中应该没人再算计他了吧。
  丘阳谦心里将几个政敌想了一番,等到守将过来下令开门。
  丘阳谦一进去城门就关上了。
  守将道:“我带你去见主公。”
  “多谢。”丘阳谦拱了拱手。
  守将领着丘阳谦去了县衙,赵章就住在县衙里。
  县衙门口守将对着门卫拱了拱手,“奉主公之命将齐朝来使带到。”
  门卫点头,示意他们可以进去了,而他们到来的消息已经传递到了赵章耳中。
  只这一路,丘阳谦就可以看出来这虞王不仅武功高强,还军纪严明,是个难缠的角色。
  丘阳谦见到赵章,拱手行礼,“来使丘阳谦奉吾皇之命特来拜见虞王。”
  赵章:“你之前在齐朝担任什么职务?”
  丘阳谦不知赵章的打算,以为他是想知道他的身份,以便知道齐朝对他的重视程度,答道:“回虞王,臣任礼部右侍郎。”
  礼部啊,赵章上下打量丘阳谦。
  在他的目光下,丘阳谦不自觉挺直脊背,不知为何他觉得这个虞王比宣武帝还要有气势,他在他面前无所遁形。
  丘阳谦心头颤了颤,话在嘴边凝滞了一息,“早已听说虞王您英武不凡,微臣今日得见果不其然……”
  赵章听着丘阳谦的彩虹屁,没有阻止,也没有做出一副享受的样子。
  赵章明明得势却没有得意忘形,妄自尊大,在拿下栗县后没有急于扩张,两度击退他们的军队,也不曾再度进犯。
  一直到将几个县城发展起来才趁着乌合族攻打我朝,发起进攻连拿三县。
  守着这三县又恢复了之前的状态,哪怕他们都没有派兵,他都不曾试探继续攻城掠地,稳扎稳打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要知道史书中多少起义军都在打下王朝之前冲动过,失利过,这和他却毫无干系。
  所以丘阳谦对他现在的沉稳都在意料之中,他也不过是试探一二,主要看究竟是赵章沉稳,还是他背后的军师沉得住气。
  现在显然是前者。
  丘阳谦一箩筐好话说完,话锋一转,“圣上命微臣来此下了一道旨意。”
  他取出圣旨,看向赵章,赵章没有丝毫要起来的意思,这倒也不奇怪。
  他是反贼,他在造反,如果一听圣旨就要表现尊敬,只怕还走不上这条路。
  不过这圣旨还是要宣读的,丘阳谦打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虞段良英勇不凡,才德兼备……特命其为昭王,仙鹤山以东桐瑜县以西皆赐于昭王作为封地,钦此。”
  之前赵章的王是自封的,现在得到朝廷承认,还把他打下来的地方另加三座县作为封地奖赏给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