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第179节
可见婆娘和幺女都见怪不怪的样子,他又自我怀疑起来。难道真是他大惊小怪了?何况他们几个也不算外人嘛。
这么一想后
,林大山便想开了。嗐,都发大水了,外头还死人了,跟这一比,其他便都是小事了。
这会儿林大山还算淡定,然而等钱箱打开,他又不淡定了。
林大山双眼大瞪着,直勾勾瞅着那里头的东西,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么多钱!
一眼望过去,好多好多钱,一串串的!
这得有大几十吊钱了罢?!
他婆娘在给阿姝弄了那么多嫁妆之后居然还剩了这么多钱??
这还没完,等林姝把自己那钱罐也打开,林大山伸长了脖子去瞧,居然瞧见了好几个白花花的银锭子??!!
银锭子!!!
他家居然还有银锭子咧?他这个当家的他都不知道!
然而家里的婆娘和闺女多一个眼神都没有给她,兀自商量着要用多少留多少,连阿野和小蒲也被拉了进去,几人一起嘀嘀咕咕。
被排除在外的林大山:……
思及自己可能被嫌弃的原因,林大山沉默了。
上回若不是他婆娘和闺女留了心眼,他可能就被大嫂和侄子骗了钱。他是重亲情,但他不是傻子,显而易见,大家都把他当傻子了。
唉,不管喽不管喽,反正家里钱都是婆娘在管,问他借也没用,以后他也不随便应承别人啥子了,问就是家里没钱,就算有也要攒着给阿姝买药材食材。
不过林大山还是好奇得抓耳挠腮,他婆娘到底啷个攒下这么多钱的,把他吓了好大一跳。家里有这些钱,能买几十甚至上百亩地了,他都能当财主老爷了!
可转念一想,这钱十之八九是阿姝和阿野挣的,要留着给阿姝买名贵食材和药材补身子咧,财主老爷啥的他也当不来啊,他还是规规矩矩种他的田。
林姝不晓得林大山这头已经在心里脑补了一些有的没的,最终完成了自我精神上的升华和的思想上的洗礼,这头她和何桂香商量过后,打算拿出二十贯钱买粮。
就这几日,不管粮价还会不会继续涨,二十贯钱能买多少买多少。
不是她们拿不出更多钱,只是眼下这个情况,想买粮的人太多了,她们能买够自家吃的粮便不错了。
商量好后,二十贯钱取了出来,剩下的钱都收好。
思及廖老汉那牛车一次顶多拉个七八石粮食,林姝又单独取了七贯钱出来。
一斗米一百二十文,一石一千二百文,灰面目前上涨得稍慢些,原本是一百文一斗,如今也是一百二十文一斗,糙米买个三石,灰面买个两石便是六贯钱,剩下一贯钱用来买杂粮。
这边钱刚收好,院坝外便响起老黄牛的叫声,“哞——”
望风的林小蒲立马噔噔噔跑回来,“阿姐,是廖老爹他们回来了!”
院坝外,廖老汉刚刚停了牛车,车上其他人已经被送走,只剩林招娣赵老三两口子,还有他们带回来的那些杂物。廖墩子也跟了回来。
廖墩子不明所以,只见几人伸长脖子左右看了看后,神神秘秘地将牛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然后往林二叔家里搬。
“何嫂子,阿姝!”林招娣压低声音喊,双眼泛着光。
车上的货物全都搬进了院坝里,两个木桶放在表层的杂物挪开,还有盖在背篓上的木盆也打开,里面竟全都是粮食——陈米、灰面还有各种豆子!
林姝即便有所猜测,也颇为吃惊,竟有这么多。这加起来得有快两石粮了罢!
发大水当日赚的钱按如今的粮价可买不到这么多。除非林婶子他们在粮价还未大涨之前便买了。
何桂香直接倒吸一口气,“招娣妹子,你们这是……”
林大山也瞪大了眼看向赵老三,“赵老弟,你们啷个买到了这么多粮!”
院坝里的都算是自己人,林招娣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把这几日发生的事情同林姝几人说了。
发大水当日,她和赵老三去镇上去得早,因着那几日的天儿都闷热得紧,手里的冰粉卖得很快,只一早上便卖了个精光。收摊后,林招娣那表姐黄大花先告辞回村了,她家离得近,步行就能走回去,而林招娣两口子则打算买些粮再回去。
不成想外头没多久便狂风大作,那种情况下不好赶牛车,廖老汉便说再等等看,结果这一等便等来了那场大水。
镇上商肆纷纷关门,几人便是想躲雨都没有个躲处,后来还是林招娣运气好,遇到了一位爱吃冰粉的食客,那是位殷实人家的老爷,跟赵老三一样也姓赵。这赵老爷平时就爱自己溜达溜达地来排队买冰粉,跟赵老三和林招娣一来二去的就熟了,赵老爷请赵老三两口子和廖老汉一起去家里避雨。
而后谁也没想到这场大雨会演变成一场洪涝,幸而那赵老爷家是青砖瓦房,房屋结实,不至于被大水冲垮了房屋,一群人只要在屋里寻个高处躲着,便能避过这场水灾。
赵老爷家里经商,对粮价这些极为敏锐,当即就道要赶紧买粮囤粮,恰好他与镇上一家粮商有些交情,在地上积水尚未退去的时候便让家中小厮带着银钱寻去了那粮商家,想问粮商家买五石大米五石灰面五石杂粮。
林招娣见状,厚颜请赵老爷也帮忙买一些粮食回来,她也顾不上赚的钱还要回去分给林姝这事了,将当日入账的那近两吊钱拿了出来,打算全部换成粮。
那赵老爷便道,若是他要的粮能全部买回来,就按市场价卖她两吊钱的粮,可若他这边情况不妙,那他就只能看着分他们一些了。
果不其然,商人重利,即便赵老爷与那粮商家交情匪浅,粮商也只愿意卖他三石大米三石灰面和四石杂粮,还多收了一成的钱。
因着赵老爷这边没能买到想要的粮,便只意思意思分了林招娣两口子一些,大米灰面杂粮这些一样给个数斗。
林招娣一点儿不嫌少,那赵老爷家里不缺钱,要不是看在每日那一碗冰粉的面子上,加之几人在屋里避雨的时候,她家三郎将赵老爷那六岁小孙孙一直背在身上,没叫那小郎君身上沾到丁点儿水,免去了可能感染风寒的可能,赵老爷可不一定会分他们粮,毕竟他当时想加两成的钱再买粮,那位粮商也给回绝了。
有了赵老爷按市场价卖她的这些粮食,再加上大水之前她和赵老三自己买了一些杂粮和糙米,加起来竟有个一石多。
后来便是镇上积水排出之后,赵老爷第一时间去购置药材等物,林招娣有样学样,也都跟着买了一些,把手里的钱花了个精光才罢。
林
招娣一边说一边将木桶和背篓里的东西一样一样地往外取,取到一袋子白米后,直接往林姝面前放,“赵老爷家吃的都是精米,我问她买的便也是精米,阿姝,这袋子精米你拿去吃!卖冰粉的钱我都换成了粮食和药材这些,这些咱也按分钱的法子分。”
林姝却摇摇头,“婶子,照这个分法是你亏了,如今镇上粮价大涨,我原本分到的钱可买不到这么多粮。”
想了想,她道:“这些粮食和药材咱们便平分罢。”
林招娣当然不肯,只是不等她回绝,林姝便又道:“咱们两家分了之后你这边还要分廖老爹一些罢?即便平分也已经是我占大便宜了,林婶子便别推来推去了。”
廖老汉听得一愣,本以为没自己啥子事,他平素去镇上只带个几文的饭钱,饿了能买些蒸饼啥的吃,所以此次赵老三两口子买粮,他根本拿不出钱来,便是想买也买不了,哪料赵老三家的居然还要跟他分?!
林招娣听到林姝这话亦是一愣,她可没想到要分廖老汉,毕竟廖老汉的工钱都是月底一起付的,但阿姝这么一说,她才想起来廖老汉这一路辛苦,她可不能把人廖老汉给落下了,就算对方不要,她也得客套一番,于是忙跟着道:“对,不消阿姝说,我原本也是要分廖老哥一成的。”
廖老汉听了这话心里熨帖,却没打算要对方的粮,“我家墩子说了,这次全靠阿野和阿姝家里的粮食才能全保下来。我家里这些存粮不少了,你们两口子才分家不久,家里怕是没多少粮,还是自个儿留着罢。你们若真想分我一些,那便分我几包药,我放家里备着。”
林招娣同他互相推拒一番,最后分了四包药给他,“……这两包是治风寒的,这两包是治温病的,若是真不小心用上这些药了,不够的话你再问我要!”
轮到给林姝分,林招娣便更大方了,虽说她答应了五五分,可她尽挑好的给林姝,那一袋子白米全给林姝,她一点儿都不要,价贵的灰面也分得多,便宜的杂粮分得最少。
林姝见她坚持,没有拒绝她的好意,想到那满满一袋子的白米,她其实也有些馋,不过她也给林招娣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婶子,因着发大水当日你不在家,我和阿野把你家的粮全都搬去山洞里存着了。其他东西没来得及拿,到时候我和阿野帮你把垮掉的茅草屋房梁搬开,你要找什么,我们帮着一起。”
林招娣听得一喜,虽说家里剩的粮食不多,但这个节骨眼上哪怕只一罐子半罐子的粮食那也是救命粮。
至于其他东西,她摆摊的时候桌椅和碗盘勺筷这些都带上了,家里称一句家徒四壁也不为过,除了几件衣裳和一套被褥,实在没啥子好拿的。
要不是去镇上摆摊卖冰粉,她也没法结识赵老爷那样的人物,也就没有这样的机遇买回来这么多粮食和药材。
她能顺利避祸还买到这么多粮,全都托了阿姝的福!
第208章 买粮
几家欢欢喜喜地分了粮和药,林招娣又提起了林玉书和张宗耀。
“原本是不记得里正家那小子的,我只想着玉书还在镇上读书咧,得把玉书接着一起,于是让你赵三叔跑了一趟去打听消息,玉书在的那家学塾有个学生伤了胳膊,也不晓得以后还能不能提笔写字,好在其他人都没有事。后来玉书提醒说里正家孙子在镇上另一家学塾读书,我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然后又去寻那张宗耀。唉,据说那小子的学塾里有人被倒塌的房梁砸死了,还有一个发大水的时候受了凉身上发热,但因买不到药活活烧死了……”
因着学塾里死了同窗,当时张宗耀的脸色极其难看,但他遇到来接她的林招娣几人时还是客客气气道了谢,也没多耽搁,匆匆去学舍里收了自己的书。
发了这么一场大水,学塾短期内肯定是不能继续开了,林玉书和张宗耀都没啥犹豫,他们本就忧心家里人,乘着廖老汉的牛车一道回了甜水村。
林招娣一开始还因为提前买到粮的事有些窃喜,可说起那镇上的事,说着说着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这场暴雨来得猛烈,即便是镇上也多的是那年久失修的房屋,哪能不死人呢。
这还只是林招娣几人看到的,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更多。不过镇上还是比村里好太多了。
林姝打破了略显低迷的气氛,“事情已经发生,难过也没用,活着的人还得往前看。眼下各家茅草屋都没法住人,都要重起,今日便能准备起来了。林婶子,里正那边应当会组织村民分批起房,轮到咱们这边也不知道是啥时候了,我和阿野打算自个儿干。这次起房用竹子,双层竹子,里面糊一层黄泥加稻草,这样更结实一些,不如我们几家一起?先起我们家的,我们家大,起好了你们都先住我们家,到时候再给你和廖老爹家里起房。我三叔三婶若愿意,便把他们也加上。”
有这么些人一起,加上她和阿野,一个顶好几个,起个房应该是够了。
林招娣赵老三还有廖老汉都没意见,他们巴不得跟着周野这个力气大的还有林姝这个脑子好的一起干活。
说话间,锅里的米粥也熬好了,得知廖老汉的牛车回来时,何桂香这一顿早食便加了量,足够几家子一起吃了。
趁着米粥放凉的空档,何桂香再和了三斗碗的面糊做摊饼,林招娣帮着一起做,快做好的时候林小蒲又跑了一趟三叔三婶家,若是三叔三婶家还没做早食便喊来一起吃,这些量再多几张嘴也够了,若是那边已经做了便作罢。
林小蒲跑了一趟回来,道三婶已经做了饭,林姝这才算了。
光吃摊饼似乎差些什么,林姝又做了几道山野小菜,家里干货多,便是随便炒个一道笋干和菌子,夹在那摊饼里卷着吃也好吃。
一顿早食下来,林招娣赵老三廖老汉三个人吃得心满意足。
他们这些日虽跟着那赵老爷一家占了便宜,但头几日也苦。村里人能避到山上去,镇上的人却避无可避,只能等积水退了才能用灶台这些。
因为灶台用不了,那赵老爷一家都打算生嚼大米了,还是林招娣和赵老三搬了院里的石桌石凳,简单砌了个灶,加之赵老爷家那柴房里柴垛堆得高,顶上的木柴还能用,这才生了火,吃到了熟食。但因条件差,几人这些日都没吃饱过。
廖墩子在一旁嘿嘿地笑,小声对廖老汉道:“阿爹,我这几日跟着阿姝姐他们,顿顿都吃得可饱了。对了,家里的钱罐子我也带出来了,咱也买些粮,阿姝姐说后头还要涨价,咱跟着阿姝姐一起买。”
“还用你这小子提醒,钱罐里的钱留个几百文兜底,剩下的钱全都用来买粮。”廖老汉慈爱地摸摸这小子的脑袋,心道傻人有傻福啊。
廖老汉这些年赶牛车攒了一些钱,能买不少粮了,家里人又少,即便朝廷的赈给出了问题,也够他们撑到明年。
稍做歇息,廖老汉便赶着牛车走了,他还要去各家收买粮钱,垫钱替别家买粮这种事他才不干。
“廖老爹,一会儿村头见,我家买的粮多,我得自己跑一趟。”林姝道。
“好咧,老汉我在村口等你。墩子,你还是在你林二叔家待着,别乱跑。”
廖墩子点点头,便是阿爹不说,他也晓得。他们家茅草屋年久失修,垮得不成样了,屋里的床板都被压塌,睡都没地方睡,这几日只能在林二叔家里歇脚,林二叔家的几张床都好着呢,已经放在日头下晒干了,今晚就能睡人,不用再去后山了。
桌上的碗筷盘这些还没收,林招娣帮着何桂香一起收拾,手脚麻利得很。
菜畦后的鱼池被淹了,院坝里的竹水管也被大水冲得没影儿,加上灶房里的大水瓮被大水冲烂了,没法提前储水,家里只用木桶接了干净的山泉水。林招娣没用桶里的吃水,端起木盘就往外走,打算去溪边洗。
林姝喊住她,“林婶子,你家茅草屋是新起的,只房梁压下来一根,里头的木床木柜这些应当损毁不大,一会儿我叫阿野过去看看,将上头的房梁搬开,里头能用的东西,尤其是木床给搬出来晒一晒,等晒上一个白日,便差不多干了,晚上能睡。”
林招娣忙应道:“成成,我正琢磨着如何开口咧。”
周野拧眉朝她看过来,“阿姝,你要一个人去镇上买粮?”
“怎么就一个人了,不是还有廖老爹么?”
周野神色沉肃,“眼下的粮铺想必是一团糟,镇上百姓比村里百姓更缺粮,这会儿定争抢着买粮。买粮一事还是交给我。”
林招娣听到这话,想起什么,立马对林姝道:“阿姝,阿野说的没错,镇上几家粮铺都挤满了人,你别看粮价涨了这么多,镇上不缺富户,便是普通老百姓也比咱这些地里刨食的农户有钱,他们这会儿都抢着买粮咧!”
平时去粮铺里买粮的本就是镇上百姓,村里百姓自给自足,少有家里粮不够反过来去粮铺里买粮的,可往日镇上百姓都是一个月买一次,买足一个月的粮,吃完了再买。这次发大水,镇上百姓家里粮食都被水淹了,大米杂粮这些还好,洗一洗晒干了还能吃,灰面这种掺了雨水便不能吃了,吃了会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