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历史军事>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426节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426节

  “道德教化不仅难以约束,甚至还标准还不唯一......真要以此治世,天下怎能不纷乱?”
  ——
  廷尉史言辞犀利句句扎心,一时间让人有种无力辩驳的感觉。
  这番话一出,在场的儒生无不愤怒。
  只觉得这廷尉史赵石,简直比博士陆川还恶心。
  其他的旁观贵族们,则是神色各异。
  有的贵族本身就支持法家的,所以觉得廷尉史赵石说的完全没问题。
  有的贵族是倾向儒家学说的,所以同样心中颇为的恼火,一时间想反驳几句......但是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因为这廷尉史说的似乎确实是事实啊......
  他们要是真的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也就不至于沦为普通观众了。
  在场的众多贵族。
  除开两家的支持者外,更多的还是中立贵族。
  而这些贵族,对两家的观感其实差不多。
  心中没有明确的支持哪一家,丝毫没有那种法家儒家是自己的毕生信仰的感觉。
  故而他们听得还比较客观。
  儒生发言之时,他们觉得儒家说的确实没错......人不能想着当个禽兽。
  廷尉史发言之时,他们又觉得法家也确实没错......儒家确实有点虚伪了。
  总之就是,两边听起来各有各的道理,实在是难分高下。
  不过目前来看还是廷尉史更胜一筹,处于上风。
  ——
  旁观辩论的公子高听后亦是眉头紧蹙。
  看向自家老师陆川:
  “老师,关于廷尉史所言你可有什么看法。”
  陆川撇了撇嘴:
  “所以为师此前才会说啊......”
  “能够辩得赢儒家之人,但是却难以辩赢法家之人。”
  “因为法家在现实之中,有着绝对的优势。”
  “而儒家理念虽然好,但是现实之中处处落于下风。”
  “真要刨根问底,儒家怎么胜得了法家?”
  “廷尉史句句打在儒家的痛处,让这些儒生难以招架。”
  公子高听后眉头还是紧紧皱着:
  “可是高认为廷尉史的主张,并不正确。”
  “儒家也没有他说得那般不堪。”
  陆川点了点头:
  “这是自然。”
  “法家乃是君王之学,一切主张都是以君王为先。”
  “如此一来,自能够有效的治理国家。”
  “而儒家乃是君子之学,主张以道德为先。”
  “以此法治理国家,又怎么会轻松呢?”
  “但是方才那博士王忠(儒生的名字)说的亦没错,以恐惧来维系的国家,又怎么能够强盛呢?”
  公子高听后点了点头,只觉得自家老师和自己的看法一致:
  “既然如此,老师为什么还会争辩不过法家之人?”
  陆川听后也是颇为无奈的摊了摊手:
  “公子你看看,就连这些儒家之人在看见法家强盛后仍然能够嘴硬。”
  “更别提那群法家之人了,他们只觉得法家一统天下后已经天下无敌了。”
  “哪里还听得进去咱们的这些观点呢?”
  “若是无法通过事实来打击他们,他们自然对咱们的看法视若无睹。”
  “只觉得法家才是最好的。”
  “这便是法家的傲慢之处。”
  “不过,他们也确实有资格傲慢。”
  公子高听后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对儒家与法家之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
  而那儒生王忠看着台下众多贵族议论纷纷,似乎在嘲笑儒生虚伪。
  而台下的儒生同伴则是个个义愤填膺的模样。
  王忠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朗声道:
  “吾生为道义生,死为道义死。”
  “绝非屈从强权。”
  “吾愿以生命传承圣人之道,使道德不绝,使文脉相承。”
  “仁义道德,绝非虚言。”
  “虽千万人吾往矣。”
  话毕,当即掏出随身佩戴的短剑。
  打算自刎当场,以证道心。
  (秦随身佩戴短剑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剑不仅是战斗武器,也是礼仪用品。士大夫阶层的人通常会佩戴剑,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一幕直接让在场的一众贵族全都目瞪口呆。
  附近的不少人都打算上前阻拦。
  离得最近的叔孙通更是直接跑了过去。
  然而即使是他,距离高台也还有着几步之遥。
  更是还要再翻上台,方才能抵达王忠身旁,又如何能够拦得住王忠手中的利剑呢?
  眼看这儒生王忠就要血溅当场。
  一旁与之辩论的廷尉史赵石却是直接扑了过去,伸手抵住了王忠的短剑。
  鲜血从其手臂上留了下来。
  但是也制止住了王忠的自裁之举。
  ——
  得益于廷尉史赵石的及时出手,一旁的众多儒生和方才得以来援。
  而来得最快的叔孙通,直接将短剑从王忠的手中夺了而去。
  而居于台下的凌风,则是缓缓放下了手中拔剑而出的举动。
  方才她准备掷剑击臂,从而救下那儒生的性命。
  不过廷尉史赵石出手亦是及时,见其性命无虞,凌风则是停下了后续举动。
  ——
  见儒生王忠已被众人救下。
  廷尉史赵石略松了一口气。
  随即又用衣袖止住自己手臂上因为抵挡短剑所流出的血后。
  方才冷着个脸看向王忠道:
  “死生亦大矣。”
  “轻易放弃生命,岂不是有违你儒家中庸之道?”
  王忠手中短剑被夺,并被一群儒生制住。
  此刻已是再难自杀。
  听到廷尉史赵石的话后,反而灿然一笑道: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未知生,焉知死?”
  “我辈儒生,岂惧一死?”
  “廷尉史方才不顾危险也愿意救我之性命。”
  “难道不是因为廷尉史你心中所存在着的仁义吗?”
  赵石听后闭上了眼睛,沉默了半晌后方才低声道:
  “哼,我只是不愿见到这仙术学堂,血溅三尺罢了。”
  “而且博士你的性命,乃是陛下的。”
  “博士享受着陛下的俸禄,又岂是想死就可以死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