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历史军事>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428节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428节

  “仆射,可是仙府他并非我儒家啊......”
  “昔年孟子提出孟学,亦是以儒生的身份啊。”
  淳于越见这些儒生仍然抱有着“门户之见”,不由得微微摇了摇头。
  “尔等对仙府的了解,实在是太浅薄了。”
  “是否为儒生,真的重要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仙府心怀天下,自不会拘泥于一家之言。”
  “若是天下能够大同,只不过用的并非孔孟之道......孔孟二位先贤,是会高兴还是会失望呢?”
  “更何况老夫亦没有真的否定先贤之言,尔等为何要如此武断的认为老夫一定是背弃了儒家呢?”
  ——
  淳于越一番话语落下。
  儒生之中有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开始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
  若是天下大同用的并非是孔孟之道......孔孟二圣是会高兴还是难过呢?
  同样的,仍然有大量儒生面露愤然之色:
  “背弃孔孟之道,天下又如何能够大同?”
  “仆射,你休要再言!”
  淳于越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而是回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
  懂得人,一句话就能点醒......
  不懂得人...或是说不愿意懂的人,任凭他怎么说也难以点醒。
  ——
  当方才儒生以死明志的小骚乱得以平息后。
  今日的儒学辩论,自然则是又继续了起来。
  毕竟这个年代的大多数贵族,都是见过生死的。
  所以也不会因为之前的小插曲,便中断今日的辩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强的。
  只不过有了前车之鉴。
  接下来上台辩论的两人的火气......倒是小了许多。
  没有像前几人那般,一上来就“火力全开”了。
  两个人都是和和气气的上去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甚至还你来我往的聊了起来。
  这俩人一个是主张儒道结合的,一个是主张儒家和阴阳家结合的。
  比如什么儒家应该和阴阳家结合......要阴阳平衡,要感应天地宇宙......人的道德行为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要和谐相应。
  又比如什么儒家应该和道家结合,道德当为天道、自然之道......人们在追求社会伦理的同时,也会注重内心的修炼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当然......也很可能是抱着这样主张的辩论者,本身就没有什么争吵的想法。
  毕竟这俩人都觉得儒家应该和道家、阴阳家相结合了......
  道家“摆烂”,阴阳家“玄学”。
  所以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和谐。
  让不少听不懂的贵族自然是索然无味。
  于是纷纷拿起了各自身旁的饮品喝了起来。
  “嗯?这是仙家酒楼的全新仙酿?”
  “味道当真是有些奇特啊!香醇可口,也不知道是如何制成的。”
  “此物名为奶茶?也不知道售价几何......”
  “似乎还有别的口味?”
  “让我尝尝......Σ_(」∠)呕。”
  “明明看起来差不多,这杯的味道怎么和刚才那杯差了这么多。”
  由于探险方士黄粱,还在仙术府内部“学习深造”,所以李意暂时无法获得岭南一带的茶叶。
  不过这茶叶在如今的秦国,实际上也是存在的。
  只不过只被用来当作一味药材来使用,而且产于南方蜀地。
  在李意的示意下。
  仙家酒楼从蜀地收购到了不少蜀地的茶叶。
  只不过这收购来的茶叶......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品种。
  泡出来的茶那味道,实在是让李意有些不敢恭维。
  虽然不至于说是潲水,但是也没好到哪里去。
  和岭南一带的茶叶完全不一样。,
  也难怪没人泡它喝......只把其当成药来用。
  这分明就是两个物种吧......
  本着不浪费的精神,李意觉得可以把收购来的这批茶叶制成奶茶。
  到时候调制出几个最受欢迎的口味,给他们创造新的“消费点”。
  只要多加奶多加红糖(通过熬制甘蔗所制),想来应当可以有效的覆盖那些奇怪的味道。
  故而此次便调制了各种剂量的奶茶,来用这些贵族做一下实验(划掉)市场调研。
  ——
  当贵族们品尝着各种口味的奶茶之时。
  十位通过初选的辩论者也已经一一上台阐述完了各自的观点。
  淳于越这才缓缓起身,走向高台。
  而贵族们也开始将注意力再度集中起来。
  想看看仆射今日又会说出怎样一番言论。
  他们可没有忘记今日的重头戏,应当是仆射的“仙儒学说”。
  ——
  “今日诸位所言,皆有各自的可取之处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夫今日,亦是受益良多。”
  淳于越登台,并没有阐述什么观点。
  而是肯定了前面十位的观点。
  这让得众人颇为意外。
  毕竟这和他们想的有点不太一样......
  淳于越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思,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感而发。
  今日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几家的言论,确实发现了自己以前所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若是以前的自己,听到法家之人如此诋毁儒家肯定会吹胡子瞪眼和其争辩不休。
  听到儒道结合这种学说也只会嗤之以鼻。
  但是今日淳于越却从中收获了许多。
  从法家的角度来审视儒家,明悟二者的同与不同。
  从道家的理念来看待儒家。如今的儒家是否阴阳和谐,是否有违中庸之道。
  这些都使得淳于越迸发出了大量的灵感。
  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淳于越很清楚......是因为自己的思想高度不一样了。
  自己站在的角度,已经有些靠近仙府了。
  可以做到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自然能够看到其他学说的亮点。
  “君子和而不同啊。”
  “难怪先贤亦有言,吾日三省吾身。”
  ——
  淳于越感慨了几句后,便不再耽搁。
  阐述起其提出的仙儒学说。
  “圣人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
  “今时不同于往日。”
  “当今秦地数千里,百姓数以千万计。”
  “此前吾常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实则不然。”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