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429节
“生与义,犹如阴与阳。”
“舍生取义者,可为君子也。”
“贪生畏死者,人之常情也。”
......
“昔年楚宋之战,宋地百姓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如此有悖人伦之举,因何而来?”
“纵使求活,亦不愿食其骨肉,只肯易子而食。”
“此举违背人伦,却仍存有些许人伦。”
——
“可谓民心全无道德?”
“弗能。”
“然则何以有此?”
“死生亦大矣。”
——
“若不能生。”
“又如何能知礼仪,晓道德?”
“吾言圣人之道,在于民。”
“民为先,道德为后。”
“先有民之生,而后方才能有民之道德。”
......
淳于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旁观的贵族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则是不以为然。
而在场的一众儒生们却是神情大各不相同。
有的拍手称赞。
有的眉头紧蹙。
有的则是咬牙切齿。
可谓是各种各样的表情皆有。
——
很显然,并非是所有人都认同淳于越的观点。
只觉得淳于越让生命先于道德,有违圣人所言。
甚至有着一名儒生直接高声质问:
“若是按照仆射所言,先有民之生,而后才有民之道德。”
“试问日后又岂会有君子?”
“想必这天下,皆是苟且偷生的小人。”
淳于越听后轻轻的摇了摇头:
“汝何以得此论断?”
“自然由圣人之言所得之,且依仆射之言,分明是在教唆世人摒弃道德。”那儒生慷慨激昂道。
淳于越闻此言论,却是不疾不徐地反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此时,又有一名儒生站出来反驳道:
“若人人皆只顾生存,岂不罔顾人伦纲常?长此以往,社会岂不大乱?”
淳于越微笑回应:
“此言差矣。”
“生之本能与道德伦理并非水火不容。二者应相辅相成,阴阳互生。”
“道德之形成,离不开天下百姓。”
“唯有保障民众基本生计,方能谈及道德之培养。”
“否则,不过是空谈罢了。”
——
那些反对淳于越的儒生自然不会因为淳于越的这些话语而认同。
仍然只觉得淳于越这是违背圣人教诲,背离儒家。
不过也有一些儒生是认同淳于越的。
他们觉得淳于越说的切中要害,找到了当今儒家没落的症结所在。
故而亦是忍不住开口:
“那仆射,您这仙儒到底该当如何实行?”
“可有切实可行之法?”
淳于越听后点了点头:
“道德教化不在于言语,而在于行动。”
“我等儒生,自当以身作则。”
“以天下百姓为先,做到藏富于民。”
“只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百姓们,自然而然就会有道德荣辱的观念。”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儒生一时间只觉得淳于越在绕圈圈。
正准备继续发问。
淳于越却又开口道:
“扶贫、助农。”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我等自然也应当顺应天道。”
“正所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仙府其实早就给出了答案......”
“比如单单确定最低薪酬,便能够保证如今咸阳的百姓衣食无忧。”
“若是佃租太贵,无法生存,百姓便会去各个工厂当劳工。”
“而且也不用担心此举导致无人耕种。”
“因为若是无人种地,这粮价自然会随之上涨。”
“佃租自然会随之下降。”
“到时候工厂的最低薪酬不如种地所得,百姓们都会前去种地。”
“以此来藏富于民,不比口头教化更有用吗?”
“我等儒生肯定也要用类似的方法。”
“老夫已经和仙府成立了「仙儒扶贫基金会」。”
“专门用来扶贫助农。”
“老夫今日之后,将会公开售卖《仙儒》一书。”
“此书之中,更为详细具体的仙儒学说。”
“而且此书所赚取得钱财,全部用于扶贫助农。”
“比如让黔首百姓租借耕牛之时,只用原本一半的价钱。”
“又比如为其购买仙术府研究的「仙种」。”
......
“一言以蔽之,就是用这些财富来帮助黔首百姓。”
“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实现藏富于民。”
“百姓们衣食无忧之时,不用刻意教化,百姓们甚至也能够慢慢通晓道德。”
“因为他们可以进入仙术学堂学习,从而开启民智。”
......
淳于越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
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
大家一起,砸钱扶贫!
——
那些听明白了的贵族,不由得表情有些古怪。
而一开始还迷迷糊糊的贵族们,听到后面同样也反应过来了。
只觉得这淳于仆射是不是疯了?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想让那群儒生白白送钱吗!